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办丧事讲排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办丧事讲排场

分类:【风俗文化】

旧社会讲究孝道,老人死了,有条件的人家要大办丧事,否则便是“不孝”。也有人讽刺说“活着不孝,死了嚎叫”。办丧事要请棚铺来搭大棚。棚铺这一行解放后没有了,这是一种利润很大的买卖,铺主只出席子、杆子、绳子,雇用工人搭棚,按大小、天数多少定价。有钱人到夏天即使不办大事也搭上凉棚子,院子走一圈也晒不着。至于婚丧嫁娶寿诞满月,更是非搭棚子不可。棚子把院子变成客厅,招待客人、摆酒席均可。丧事的大棚里有四堂经:一般经、道士、和尚、尼姑各一堂经,轮番念。还要手工扎制些纸活,名目极多:八对童男童女,十八个装满纸元宝的大箱子、雪柳、纸车马、纸房子,总之是有什么家俱,便有什么纸活。来哭灵的人越多越好,七大姑、八大姨等等沾不上边的亲戚都拉儿带女的赶来。进门便大声哭喊,陪哭赚饭吃。酒席一摆便是百十桌,凡同姓的或能联上亲的,便发一件白布的孝袍子,望过去一院子白,才显出体面人家的气魄。丧事搭大棚,会招来很多乞丐。哭耍的不算,还有用砖头等硬物虐待自己的,打得红肿流血,给钱少了便不走,躺在地上哭骂。这些乞丐是职业性的,专门“吃”红白喜事。办丧事中最吃苦的是长子,一天三遍哭灵不算,还要到处磕孝子头。俗语说:“孝子头,满街流。”见人就得磕,往往折腾得鼻青脸肿,走路都走不稳。俗规孝子百日之内不许理发、刮脸,也不许洗澡。穿的孝服都是毛茬,不缝边,鞋不许穿上,要象穿拖鞋一样拖拉着。三个月下来,孝子活象个蓬发垢面的怪物。一家大办丧事,全街都象过节一样热闹。老人过了六七十岁死了,俗称为“老喜丧”,街坊邻居都来送礼。念经的和尚道士们一天要排队出院走一圈,孝子和穿白衫的帮丧人也跟着走,白花花的队伍象是游行一样。每天念完经,为首的大和尚总要站在念经的高台上向四周抛撒铜钱,小孩子们便一窝蜂似地拣。这钱叫“长命钱”,能避邪祟。大人用一根红线把钱穿起来给孩子戴脖子上,孩子便能长命百岁。到了出殡的日子就更热闹了,亲朋送殡都带些礼物,所有的纸活都雇人举得高高的。亲子女都披麻戴孝,两边有人扶着。几十个人抬着大棺木走在最后。这样的丧事小门小户绝对办不起,便是有产业的大户人家,一场丧事下来,也往往掏空了积蓄还得折卖产业,不少人家就因为大办丧事从此一蹶不振。办丧事还有个奇特的规矩――姑奶奶闹丧。姑奶奶指出嫁的女儿,尤以大女儿最不好惹。弟弟弟媳妇办丧事稍有差欠,大姑奶奶便摔锅打碗大哭大喊地骂弟弟“不孝”,有的甚至寻死觅活撒泼打滚,这叫替死人争面子。大姑奶奶一闹,该省的也不敢省了,不该花的也得花。家族里的老人在闹矛盾的时候,也都支持姑奶奶,这叫姑奶奶闹丧――老规矩,孝子得听姑奶奶的。至于守寡的大姑奶奶更不得了,这是为娘家立志为婆家守节的人,是烈女,孝女,更威风一层。常有孝子为了省些钱被姑奶奶闹得晕头转向的。这或许也是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风俗吧。实则,这是宗法观念社会,女儿不管出嫁与否,是没有遗产继承权,象能办起这样场面的丧事,非是家藏万贯的巨富不可,那么,惟独有儿子的份,特别是长子继承。可以设想,当姑奶奶的,能够没有愤懑那才怪呢,所以便用姑奶奶闹丧来发泄她们的不满和不平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