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动植物崇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动植物崇拜

分类:【中国民俗】

西域地区远古居民认为自然界中的某些动物或植物与本民族的形成有关,因此对其崇拜,并作为本民族的图腾。

鹰隼类飞禽。古代柯尔克孜人崇拜雄鹰,至今在民间还有将鹰爪挂在婴儿摇床或小孩儿脖子上为其祈福的习俗。

凡是到过塔什库尔干或者接触过塔吉克文化的人,都认为塔什库尔干神秘而又神奇,称塔吉克族是“鹰的民族”。这是因为雄鹰多翱翔于高空,生活在高山地带,而塔吉克族人恰恰生活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之上,所以塔吉克族被称为“鹰的民族”。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鹰”在塔吉克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积淀着极为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其地位独特、显赫,如同龙在汉文化中占有着极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样。

塔吉克族人将自己的舞蹈称为“鹰舞”,特点是舞蹈中有很多模仿鹰的动作。处于图腾崇拜时代的塔吉克人正是通过模仿鹰的动作来表现自己与鹰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表示他们对鹰这种部落图腾的崇拜与敬意。

除塔吉克族外,塔塔尔族先民也曾崇拜过鹰隼类飞禽。

锡伯人、达斡尔人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与信奉过萨满教的新疆其他民族一样,有些萨满将鹰作为自己的保护神(主神)加以供奉,在跳神治病时呼唤其显灵,求其佑助战胜病魔。锡伯族著名萨满神本《祈告、祝赞、祷告神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南金保藏)中对鹰神的解说,可以看出对鹰的崇拜。

哈萨克族人崇拜猫头鹰。据《史记?大宛列传》称:“昆莫生弃于野。鸟?肉蜚其上,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汉书?张骞传》也称:“子昆莫新生,傅文布就翎候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鸟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说的是乌孙王昆莫被弃于荒野,狼哺之以乳,“鸟”喂之以肉,将其喂养。所说之“鸟”指的就是猫头鹰。所以作为哈萨克先民之一的乌孙将狼与猫头鹰作为图腾加以崇拜。

而脱落的。哈萨克族人有把猫头鹰的头、爪、毛钉在床边、壁毡上的习惯,以此表示对猫头鹰的崇拜,认为此举可驱邪避灾保平安。钉在哈萨克族少女帽子上的猫头鹰羽毛,被称作“塔何亚”。人们视其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哈萨克族人还喜欢把猫头鹰羽毛钉在赛马头上,认为赛马头上有了猫头鹰羽毛,跑起来就会像猫头鹰飞得一样快。青年男女订婚,小伙子送给姑娘的信物以猫头鹰羽毛最为珍贵,姑娘认为猫头鹰羽毛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吉祥,所以最为珍爱。哈萨克族人还愿把猫头鹰羽毛扎在自己最心爱的驼羔头上以示祝福……凡此种种,都说明哈萨克族人视猫头鹰为美丽、吉祥、安宁、幸运及驱邪避祸的象征,而这一切皆

哈萨克族人一般不伤害猫头鹰,所采集的羽毛多为猫头鹰受猛禽伤害而脱落的。哈萨克族人有把猫头鹰的头、爪、毛钉在床边、壁毡上的习惯,以此表示对猫头鹰的崇拜,认为此举可驱邪避灾保平安。钉在哈萨克族少女帽子上的猫头鹰羽毛,被称作“塔何亚”。人们视其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哈萨克族人还喜欢把猫头鹰羽毛钉在赛马头上,认为赛马头上有了猫头鹰羽毛,跑起来就会像猫头鹰飞得一样快。青年男女订婚,小伙子送给姑娘的信物以猫头鹰羽毛最为珍贵,姑娘认为猫头鹰羽毛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吉祥,所以最为珍爱。哈萨克族人还愿把猫头鹰羽毛扎在自己最心爱的驼羔头上以示祝福……凡此种种,都说明哈萨克族人视猫头鹰为美丽、吉祥、安宁、幸运及驱邪避祸的象征,而这一切皆源于哈萨克族人曾把猫头鹰作为崇拜对象的古老习俗。

哈萨克族人与塔塔尔族人对于美丽纯洁的天鹅也情有独钟,他们视天鹅为爱情与自由的化身;远古时期,也曾把天鹅作为图腾加以崇拜。

过去在牧区,有幸得到天鹅的塔塔尔人会十分珍惜地把天鹅皮剥下来,挂在帐房的房梁上面,认为这样会得到“神鸟”(指天鹅)的保佑,全家人得以平安吉祥。妇女分娩后,家人会将天鹅的羽毛烧成灰烬,令产妇吸入,或吹入婴儿鼻孔,以此祈求神鸟保佑母婴平安。

狼、熊、豹、狮、虎等猛兽。远古时期的维吾尔族先民曾崇拜过狼。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狼被描写成对人友善、维护安宁、驱邪降福、助善惩恶的动物。《乌古斯可汗传说》中的狼为可汗引路;《树神母亲》中的狼解救少女,都是古代维吾尔人狼崇拜观念的真实写照。在现代维吾尔人的生活中,虽然狼崇拜的观念已因种种原因变得比较淡薄,但稍加留意,仍会发现一些痕迹。

哈萨克族称狼为“卡斯伊勒”或“报勒”。“报勒”是由“卡斯伊勒”一词转化而来的。而“卡斯克勒”的意思是“尊崇”,即“崇拜”。在哈萨克族的民间文学中,狼一直作为强悍、忠勇的象征而被歌颂、赞美。直至现在,哈萨克族的老人们仍会谆谆告诫年轻一代万万不可诅咒狼。有些老人喜欢把狼踝骨带在身上,他们认为这样做既可防病健身,又可为自己带来好运。不少哈萨克族人以“卡斯伊勒拜”或“报勒拜”为自己的孩子命名,隐含着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狼一样强悍、忠勇的心愿。这些都是哈萨克族先民曾把狼作为图腾崇拜的例证。

在大量氏族祖先神话与传说中,狼崇拜在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及塔塔尔等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中也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除了狼,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先民还崇拜过与狼同样勇猛凶残的熊、豹、狮、虎等猛兽。

远古时期操突厥语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先民的熊崇拜在现实生活中几乎绝迹,但在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中却依然能找到熊崇拜的痕迹。《轻铁木尔勇士》、《熊勇士》、《熊伯克》、《熊勇士伊斯拉木》、《艾力库尔班勇士》等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作品中都有熊崇拜的情节。如《艾力库尔班勇士》中叙述的主人公艾力库尔班就是熊的儿子(父亲是熊,母亲是人)。他诚实、勇敢、机智、善良,为了家乡人民的安宁幸福,他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终战胜了敌人,取得了胜利,使家乡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并以卓越的管理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狮子也是古代突厥、回鹘等部落的原始动物崇拜。古代突厥、回鹘等部落尊崇狮子为“阿尔斯兰”。高昌回鹘王国、龟兹回鹘、喀喇汗王朝等朝君王常以“阿尔斯兰”为称号,意为“狮子王”。唐朝时龟兹国中非常盛行狮子舞,内地的狮子舞据说就是由龟兹国传入的。据史籍记载,最初在京城长安舞狮者均为龟兹人。

虎崇拜在新疆的历史十分悠久。《山海经?穆天子传》中就有生活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牙齿似虎牙”的描述。托克逊县属盘古拉山岩画和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中都能看出虎的形象十分突出。乌鲁木齐、吐鲁番和托克逊县的阿拉嘎依山谷等地的墓葬(属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出土的各种陶皿上均绘有虎的形象。且末县扎供卢克古代墓葬中(有3000年的历史)有织着“虎”图案的毛织品。这些出土文物中的虎的形象与典籍的记载都与新疆地区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先民古代的虎崇拜有关。

达斡尔族民间传说故事《召思莫日根和张丽花卡托》中有一对农村老两口的名字分别是“阿热提坎”和“鄂热提肯”,意为“公熊”、“母熊”。“公熊”、“母熊”在达斡尔早期口语中可代称老人,含亲昵、尊重之意。这种把动物尊崇为长辈或将长辈称呼为动物的习俗反映了达斡尔族先民动物崇拜的信仰观念。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崇拜对象之一是雪豹,有的史书上把柯尔克孜族称为“雪豹氏族”。古柯尔克孜的青铜器上雕刻着这样一幅图案:一名威武彪悍的勇士骑马奔驰时,转身用弓箭射杀突然袭来的猛虎,而几只雪豹却在骑士面前轻松逃逸。这幅雕刻所表现的真实含义不是雪豹的轻松逃逸,而是猎手有意保护他们所崇拜的雪豹,生动表现了柯尔克孜族的信仰和图腾崇拜。

鹿。鹿是维吾尔族先民之一丁零人的原始崇拜之一。在喀喇苏克文化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非常盛行,在此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中有人鹿合体的奇异图像。从吐鲁番交河古城墓葬中出土的属于古代车师人的石雕鹿,其两只角都是用黄金装饰的。在用古代突厥语写成的占卜书中,认为鹿生活在天帝和地王之间,是福运、吉祥的象征。新疆地区的许多岩画中都有鹿的形象,并且都具有很神秘的色彩。在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作品中,鹿往往以友好、善良的形象出现。如《痴迷的老太婆》的传说,讲述了汗国一个嫉妒心强,又残暴狠心的王后把王妃所生的双胞胎弃于荒野,后被一头母鹿养大成人的故事。诸如此类有关鹿崇拜的民间传说很多。至今在维吾尔族居住的一些地区还有鹿崇拜的痕迹,如有些地区的维吾尔人视鹿角为吉祥物,有把鹿角挂在屋里或房屋周围树木上用以避邪的习俗。

狐狸。锡伯族的原始崇拜之一。旧时锡伯人认为狐狸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灵敏,任何人都不可伤害狐狸,否则均会遭其报复,轻则令人罹患绝症,重则致人于死地,故很早就产生了对狐狸的崇拜。人们出围狩猎时禁猎狐狸,家家户户在住房外间的“哈司包”(库房)设龛祭供狐狸精灵,将之称为“仙家之神位”,上置香炉符书,内书有供奉狐狸之言辞。若家中有人得病,人们首先要给它烧香磕头,以求禳解。锡伯人忌讳直言狐狸,而称其为“哈司包依扎卡”,意为库房之物,称祭供狐狸的龛板为“哈斯包萨尔哈”。在民间,关于狐狸报复人的传说很多,如传某人误伤狐狸,其本人或亲属便得了不治之症,实乃狐狸精灵报复之结果。为求得平安,人们小则杀山羊,大则宰牛举行谢罪仪式,并把狐狸遗骨以葬人形式进行土葬。

牛、马、羊、驼等家畜。维吾尔族先民之一丁零人在喀喇苏克文化时期崇拜过公牛。在喀喇苏克文化时期所属区域的出土文物中,公牛的角和耳朵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还有将公牛、蛇、鹿与人作为一体来表现的画面。至今维吾尔人中仍流传着一则神话,说地球由一头黑牛用两只角支撑,黑牛疲劳时,要将地球由一只角移向另一只角,这时就会发生地震。由此可看出维吾尔人对公牛的崇拜之情。

公驼是维吾尔族先民样磨(维吾尔族先民部落之一支)人的崇拜物。喀喇汗王朝的副汗或大汗爱以“布格拉汗”作为称号,例如萨图克?布格拉汗、桃花石?布格拉汗等,“布格拉”即为突厥语“公驼”。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公驼尤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深受维吾尔古代部落的青睐,故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崇拜对象。

古代,哈萨克人认为各类牲畜均有神灵,而牲畜的平安兴旺、疾病祸殃均由神灵决定,因而对赖以生存的牲畜顶礼膜拜,尊崇之至。在众牲畜之神中,奥依斯尔哈拉(骆驼神)尤为令人尊崇,因为骆驼是古代西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上被誉为“沙漠之舟”。在以游牧为生的古哈萨克族人眼里,骆驼具有神奇的力量,所以对其产生崇拜。

哈萨克族人把公马、公牛视为“珍贵的牲畜”,“牲畜的福星”,因此绝不轻易出售或宰杀。他们自己可做“扫欧木”(意为宰冬肉),做完之后将头骨置于高高的白杨树上进行天葬,以示尊崇之情。

哈萨克族人出售牲畜,当买主牵走牲畜时,卖主会用剪刀剪下牲畜一小撮毛,吐上口水在手心小心地捻一下后留下。当迫不得已出售大牲畜时,他们会将笼头和缰绳留下,大约是表示惜别与内疚之情。

哈萨克族人崇拜牛、马、羊、驼的保护神,关于牲畜保护神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多。传说牛的保护神叫“赞格巴巴”或“四依勒阿塔”,马的保护神叫“康巴勒阿塔”或“勒克阿塔”,山羊的保护神叫“谢克谢克阿塔”,绵羊的保护神叫“绍潘阿塔”,骆驼的保护神叫“奥依斯尔哈拉”……旧时,哈萨克族人认为牲畜平安是其保护神战胜恶魔的结果,所以非常崇拜牛、马、羊、驼的保护神。

塔塔尔族人认为马是一种具有未卜先知本领并善解人意的神畜,认为马能在人们遇到危难时助人消灾解难,逢凶化吉。他们视马为英雄的化身,为保护人类的神灵。塔塔尔族人喜爱马,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赞美马、歌颂马、感谢马、尊崇马的美丽动人的故事,足以证明塔塔尔族人对马的崇拜之情。

梧桐树、柳树和青草等。在维吾尔人的观念中,“树”是母亲的形象。他们认为树与人一样有生命和情感,是人类的母亲。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所以维吾尔人始终保留着爱护植物、珍惜树木的习俗。维吾尔人习惯在旗帜、神幡上挂苹果树枝,认为苹果树可避邪降福。

柯尔克孜族认为梧桐树是“生命之树”,其根深植入地,即死亡之界;树干居于地表之上,为人类生存空间;顶部高耸入云,达到神灵所处之地。可以说,梧桐树连接了整个宇宙。他们认为梧桐树能分泌出使人起死回生的乳汁,挽救垂危病人之生命,所以柯尔克孜人崇拜梧桐树。

锡伯人认为柳树生命力强,成活率高,遭雷击会自燃自灭。这些特性使锡伯族产生了对柳树的崇拜心理。锡伯族先人为此供奉柳树神―――佛多霍玛法,尊其为保佑婴儿降生之神灵。婴儿出生,以柳树板制吊床,用柳枝作拱木;婴儿夭折,以无结的柳枝捆包,弃之于野外。老人亡故,在墓上插柳枝,表达祈求故人尽快转世之意。这种柳树崇拜观念至今犹存。

除崇拜柳树外,锡伯族还崇拜奇树异木、经年老树及雷击古树。所祭古树一般生长于村外田地之中,因其树身高大,枝繁叶茂,所以树上常有众多益鸟栖息。这些益鸟以捕食田地里的害虫为生,对庄稼生长极为有利。锡伯族对此类大树甚为崇拜,至今锡伯人还有在田地里种植一两棵树以祈福的习俗。

哈萨克族人把春天鲜嫩的青草当做生命的象征,所以他们崇拜青草而极忌讳拔草。他们对泉水边或河边生长的孤树也崇拜之至,视这种树为神树,严禁砍伐。哈萨克族人还认为鬼神最怕野蔷薇,老白杨树及白桦树最神圣,所以野蔷薇、白杨树、白桦树等皆为哈萨克族人的植物崇拜对象。

达斡尔族对植物的崇拜主要表现为对某些树木的崇拜,尤其崇拜与达斡尔族早期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老松树、老柳树、老榆树、白杨树等。他们认为任何人都不可随意砍伐老树,否则定会遭殃,反映了他们的植物崇拜心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