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勤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勤俭

分类:【传统文化】

意指勤劳而节俭。中华民族自古始就尚勤崇俭。《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些古言古语所表达的尚勤崇俭之美德,不仅为中国民众千百年来所津津乐道和身体力行,而且也为历代进步的思想家所阐发和倡导。墨子从人的本质的角度,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下》)刘向提出“力胜贫,谨胜祸”(《说苑?谈丛》)。韩愈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颜元则指出:“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惰则疲,暇逆惰疲,乖之起矣”(《颜习斋言行录》卷上)。中国古代的家训、家诫也都强调勤勉习劳的重要。朱伯庐《治家格言》要求子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彭端吾《彭氏家训》提出:“平居无事莫放闲,须是常习劳。”赵民献《萃古名言》指出:“观人之起卧早晚,可以卜家道之兴废,近观纨哑子弟,役之于声色货利,每有日午始兴,鸡鸣始寝者,贫贱之家无之也,贤子弟无之也,勤以治生者无之也,骄奢淫逸,反天地之性,悖阴阳之宜,不祥莫大焉。”颜之推《颜氏家训》也说:“未尝观起一

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中国文化传统在注重于尚勤的同时,对俭朴更是极力倡导。孔子指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又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墨子指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篇》),并强调“节用”、“节葬”。慎到也说:“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慎子》外篇)而孟子将俭朴看作是君王必备的美德。“贤君必恭俭礼下”(《孟子?腾文公上》)。荀子则视“节用裕民”为富国之路。指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又说:“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富贵丘山之积矣”(《荀子?富国》)。中国古代的家训、家诫也都注重于以俭朴治家,教育子孙。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伯庐《治家格言》讲得更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司马光专门写了“训俭”的家训,他在《训俭示康》中说:“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丽,……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陆游在《放翁家训》中指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颜之推《颜氏家训》则提出“俭而不吝”。他说:“然则可俭而不可吝也。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古人尚勤崇俭的美德,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