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包谷粑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包谷粑粑分类:【中国民俗】 山里喜用包谷、洋芋为原料蒸粑粑。过去富人家过中秋吃月饼,穷人家就吃粑粑。 每年夏季,包谷上市不久,山民们就要“尝新”,从自留田里扳上三斗背篓(三斗,乃背篓容量)新包谷回家做新包谷粑粑和新包谷面糊吃。做法是:先扭下包谷粒,再用水桶加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先拿一把筷子搅去杂物,滤去陈水,加新水用石磨推成包谷浆。若做面糊,刚磨好的浆就可以做了,但要味长,最好到中午浆微酸后再做。先在沙锅内放水烧到70℃~80℃;再用勺子将包谷浆像下水饺一样舀入锅中,若要面糊稠一点可多放些浆,反之则少放。搅匀加盖煮沸后即可食。有时,还可趁田间劳作休息时采些名叫“糯米葫”的野菜来,洗净,整片叶子放入面糊里一起煮,既去了新包谷的腥味,新鲜可口,又黄绿相间引人食欲。做新包谷粑粑,须先和上些干面粉(因为浆太稀不宜做粑粑),再置旺火上蒸半小时即可。蒸前常加少量糖精以去酸味。可包馅,但山民们大多不包馅。有时,主妇们也从水井边采来嫩桐麻叶,像包粽子一样将包谷浆包捆后再蒸,这样做起来不粘手也不会浪费浆,吃起来有股清香味,再次加热也方便。庄稼人农忙时常中午不回家吃饭,将这种粑粑带到田间地头,饿时,挖坑浅埋放火烧,加温方便又干净。平时亦可作零食充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