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化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化书分类:【文化精萃】 道教典籍。五代谭峭撰。6卷。相传曾向南唐大臣齐丘求序,被齐盗为己作,故又名《齐丘子》,后人予以甄别,改题为《谭峭化书》,其中可能有宋齐丘增改处。认为世界万物起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万物”,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最后复归于“虚”。揭露统治者夺民之食,提出“能均其食者,天下可治”的小农平均主义观点,幻想建立一个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太和”社会。通行有《道藏》本、《墨海金壶》本、《宝颜堂秘籍》本。 道教经书。五代道士谭峭撰。该书为唐五代哲学史上独具特色的著述,全书分“道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6卷,凡110章。“道化”、“术化”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余四篇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其书以“化”为名,从万物变化之道立论。谓“人无常心,物无常性”(卷二),万物皆变化无间,循环无穷。而皆出之于道,以虚无为体 《道化篇》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成而万物所塞也。”乃至老枫可化为羽人,朽木可化为蝴蝶,贤女可化为贞石,山蚯可化为百合,有情无情皆可相互转化,而忽略其转化之条件。修道之要唯在体无志虚,无心合道,以神使形,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一有无、一死生、一情性、一内外,无实无虚,可与道俱(卷一)。如此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蜕五行,脱三光,召阴阳,役五行,乃至别构天地,重作日月,无所不化。其论政道,以道德仁义为本,不尚奇智,不依赏罚。力主尚俭均食,谓食为民之本,民之急。又谓“守一之道莫过乎俭”(卷六)。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本纯朴以言俭化。主要发挥于老庄。为五代哲学、思想史上重要著作。收入《道藏?太玄部》,《道藏辑要》中有明道士王一清《化书》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