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师范大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文化精萃】

中国培养中等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和承担教育科学研究的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在北京。前身最早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京师大学堂所设的师范馆。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后迁往西北,同北京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合组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迁陕南城固,改称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起陆续迁往兰州。抗战胜利后,大部分迁回北京复校,称北平师范学院,1948年底复称北平师范大学。1952年6月与辅仁大学院系之间作合理调整后,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设有教育、政治、历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等系,并设有外国问题,低能核物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等研究所。

中国著名的以培养师资为主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海淀区。前身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原是1902年清政府所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4年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成立于1906年,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1931年7月,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与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设有文、理、教育3个学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被迫西迁,与北平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在西安组成临时大学,后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至陕西城固,设有工学院、农学院、教育学院。同年7月,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逐步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师范大学于1946年7月在北平复校,西北师院部分师生回到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并一直延续至今。1952年院系调整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教育系科和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至1989年,学校共设17个系,31个专业,可授博士学位22个学科,可授硕士学位61个学科,设有研究生院和教育管理学院及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还设有14个研究所和6个研究中心。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4900余人,研究生1200多人。此外,还有夜大学和函授学生5700余人。同时还培养外国留学生。全校共有教职工3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教授、副教授约600人;专职科研人员700余人。1949年以来,学校共培养出毕业生3.5万多人。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学校曾编写出一些质量较高的社会科学方面的论著。学校校园占地10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校图书馆藏书250多万册,并设有出版社。学校还设有3所附属中学、1所实验小学和1所实验幼儿园,作为学校师生研究中小学教育的实验场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