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时政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京时政歌分类:【中国民俗】 北京时政歌是历代北京人有感于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常常表现为民谣的形式,且多被当权者看成是谶纬之言。比如东汉时公孙瓒杀刘虞,幽州有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后汉书?公孙瓒列传》)公孙瓒认为这是谶纬之言,于是在燕南、赵北之间的涿郡易县之地筑易京城,并借以渡过后来的一场危机。 北京时政歌多歌颂人民心目中的正直之士,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比如明朝中期,北京有“京都老米贵,哪里得饭广;鹭鸶冰上走,何处觅鱼?”的民谣,其中的“饭广”是范广的谐音,“鱼?”是“于谦”的谐音。范广是明朝大将,他和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一起共同保卫了北京城,两人后来均被杀害,因此民谣借谐音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纪念。 明武宗即位后,宦官马永成、魏彬、谷大用、张永等人结党营私、贿赂公行,北京人就用民谣的方式来咒骂他们,说“马(指马永成)倒不用喂(指魏彬),鼓(指谷大用)破不用张(指张永)”,表明了北京人对宦官专权的愤恨。 明世宗在位时,严嵩父子专权,受贿赂聚集的金银堆成山,因此民谣说:“可笑严介溪(指严嵩),金银如山积”;“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到崇祯时期,明王朝已腐败透顶,农民起义四起,于是北京有“崇皇帝,温阁老”的民谣。到温体仁为首相后,又说“崇祯皇帝遭瘟了”,以“瘟”谐“温”,是说崇祯用人不当。 民国时期,北京有民谣“无会不烟酒,有官皆安福”,讽刺段祺瑞独裁时期的时事。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接收大员巧取豪夺,北京又有民谣“接收大员吹拍骗,带着耙子把事干,七姑八姨一大串,工厂弄得稀破烂”,讽刺国民党接收大员对日军投降后北京的破坏;此外还有“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等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