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自然博物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京自然博物馆

分类:【传统文化】

坐落在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1957年修建,1958年完工。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1950年于故宫文华殿设立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边征集标本,边展出,直至1958年迁入现址新馆,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共分4大部分:1.动物陈列:展现着各种珍禽异兽,从无脊椎动物发展到脊椎动物,再经发展,脊椎动物分化为鱼类、两栖类到爬行类。爬行类的一支发展到鸟类,另一支发展到哺乳类,以至今天形成了生机盎然的万千动物世界。陈列中别开生面的是海底生态环境模拟展示,五光十色的珊瑚、多种多样的鱼群,构成奇妙的海底世界。展厅中可看到珍贵的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等。鸟类中有走禽、涉禽、猛禽、攀禽、鸣禽等类,较为名贵的有褐马鸡、金鸡、孔雀等。兽类中有熊猫、金丝猴、东北虎,这都是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动物。2.植物陈列:展示了植物界的主要品类和进化过程。由远古的植物化石到现代植物标本,通过相互对照,看到它们在发展中的依承脉胳,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自水生到陆生,这就是一切生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这里可看到曾生活在18亿年至16亿年前海洋中的藻类化石。距今4亿多年前,茵藻类进化到蕨类植物,其中裸蕨首登陆地,逐渐繁衍,形成沼泽森林。不少煤田就是由埋藏在地下的远古蕨类形成的。蕨类植物又进化到裸子植物。我国现代裸子植物中还有银杏、水杉、银杉等闻名于世界的“活化石”。在真空脱水的玻璃瓶中陈列着各种怒放不凋谢的花朵:月季、百合、桔梗、鸡冠花等。3.古生物陈列:巨大的恐龙印化石镶嵌在墙面上,用醒目的大字告诉观众,这是“史前生命的足迹”。大厅中展现着摹拟生态状的五条巨大恐龙骨架,有22米长的合川马门溪龙、凶猛食肉的永川龙、多背棘沱江龙等,还有目前世界少有的保存完整的一窝恐龙蛋化石。陈列壁柜中展示着大量动物化石标本,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4.人类陈列:通过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脏器、胚胎标本的对比,令人信服地认识到人类起源于动物。人和猿的亲缘关系最接近,他们的共同祖先是古猿。人虽属于动物,但又高于动物。明显的标志就是古猿群体打制出第一批石刀,从此揭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用劳动的双手创造美好的世界。

位于天桥南大街东侧。平面呈“山”字形,主楼三层,两翼二层,占地18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设古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四个基本陈列室,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以大量实物展示生物及人类的进化过程。馆内经常举办专题展览。另有可容纳300人的讲演厅,古生物、人类、动物和植物四个研究所。既是展览和传播动植物及人类进化知识的场所,也是科研机构,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最早的自然博物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