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匈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匈奴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时对留居漠北的匈奴人的称呼。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两部,蒲奴单于率部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与东汉和南匈奴对抗,被称为北匈奴。后兵败,族众离叛,降汉,势衰。元和二年(公元85年)遭南匈奴、丁零、鲜卑、西域围击,不复自立。四年为鲜卑败,优留单于被杀,内部大乱,屈兰等五十八部二十余万人降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被汉将窦宪所败,丧师万余,降者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永元二至三年连遭东汉和南匈奴打击,北单于逃匿,新单于於除硭被迫请降。后复率众北遁,为汉军追斩,族众溃散,部分西迁,约十余万户留居鄂尔浑河流域, 后为鲜卑所并。 东汉匈奴分裂后,汉人对留居漠北的匈奴人的称呼。东汉初,塞北连遭饥荒,乌桓等乘势攻击匈奴,奴隶主集团又起内讧,匈奴政权风雨飘摇。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 日逐王比自立,率部南下附汉,内外交困的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二部,留居漠北的称北匈奴。分裂后,北匈奴单于蒲奴统率各部继续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与东汉和南匈奴对抗。明帝永平十六年(73),汉遣窦固、耿忠等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次年,重置西域都护,切断北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北匈奴困窘,南下归汉者日增。和帝永元元年(89),北匈奴为汉将窦宪、耿秉等所败,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十余万户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后为鲜卑所并。其踪迹直至2世纪中叶才不见于记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