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医家气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医家气功

分类:【传统文化】

源于医家,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创编的气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显示了气功作为中国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还形成了一整套医学气功理论,堪为医家进行气功实践的行动指南。《黄帝内经》中“四通调神”、“生气通天”、“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等精辟论述都是医家气功提倡与遵循的原则。医家气功的主要特点是:1.重在内养精、气、神而平衡身体之阴阳,强调自我的身心锻炼,达到保健强身之目的。2.医家气功目的是预防、摄身、祛邪、疗疾。3.强调先辨病然后辨证施功。以上三点,目前广泛用于气功临床实践。自《内经》以后,历代著名中医都曾为完善医家气功理论和方法作出过卓越贡献。代表性的有四家:

华佗(141―208)汉末大医家。又名?,字元化,沛国毫(今安徽毫县)人,外科尤为擅长。他汲取《庄子》中“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精华,根据人若不动则气郁,若动极则气耗,都会导致患病,甚至丧生,只有动而不当使极才有益于健康的法则,模仿动物创立了动形养生的“五禽戏法”(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内外结合,动静相兼,刚柔并济,神形如一,浑然一体。至今仍广为流传。

葛洪(284―363)东晋初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和炼丹家,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著有《抱朴子》一书以此命名。提出了“内道外儒”,“儒道合一”的思想理论体系,颇具影响。故后世的道教徒奉他为金丹道教的祖师爷。《抱朴子》在继承《黄帝内经》以精气为本的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2.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之能伤也。3.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清除嗜欲,内视返听,户居无心,也就是说养生之道要淡泊清静。4,其大要者,胎息而已。(最早提出胎息法)。5.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走,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善摄生者卧时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这些都是葛洪对静神、保精、胎息、养生等重大问题作出的周详细辟的阐释,为后世修炼树立了典范。

陶弘景(456―536)南朝宋、梁年间的医药学家及气功养生家。字通明,丹杨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其著作颇丰,《养性延命录》是其气功代表作,书中主要观点:1.只有“养性”才能“延命”。2.形与神是人体基本要素,形神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3.强调天人一体,并精辟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4.养生者必须调摄情志,节饮食,节欲保精,顺应四时,适当参加劳动,作服气导引。5.养生之道可归纳为“五莫”(莫久行、坐、卧、视、听)、“八勿”(施精命天残、大温消骨髓、大寒伤肌肉、咳唾失肥液、卒呼惊魂魄、久泣神悲戚、恚怒神不乐、念内志恍惚)、“十二不”(不思衣、食、声、乐、胜、负、失、得、荣、辱、心不劳、神不极)。陶弘景享年八十一,无疾而终,有力地证明了他的气功成就及养生所得。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初大医药家、气功养生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寿星。孙思邈把儒、佛、道三家思想融为一体,他认为,修身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养性,注意道德修养,这些养生思想在他的《千金方》、《千金翼方》这些代表作中有详尽的论述并介绍具体方法:1.重点介绍了胎息、内视、闭气、吐气等四法。2.同时介绍了“吞精琢齿炼精法”,“心眼观气法”(引气上人顶,下入泉)、“闭目存神法”(存想空中太和元气,从上至下进入全身)3.在总结“吹、呼、嘘、呵、嘻、唏”六字诀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季却病歌》:“春嘘明目上扶肝,春至呵心火自闲,秋唏定收金脏肺,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4.其《孙真人卫生歌》中指出:“……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楷摩常在面……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腕?食消摩,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气浊切须呵”。孙思邈还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重要,“养性之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其运动故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