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生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二生肖分类:【文化精萃】 又叫十二属相,是民间用来计算年龄的办法。将十二地支配以相应的动物名称,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属相。其形成的原因,据说是古代华夏族与北部少数民族纪年相互融合的结果。清赵翼 《陨除丛考》 说: “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指中原),遂相沿不废耳。” 将干支纪年与动物纪年相配始于何时,尚不可考,在王充的 《论衡?物势篇》 中已有完整的记载: “寅术,其禽虎也; 戌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丑禽牛、未禽羊也; ……亥水,其禽豕也; 巳火,其禽蛇也; 子亦水,其禽鼠也; 午亦火,其禽马也。” 南北朝时已普遍使用,以后相沿不断。旧时巫师方士将其附会阴阳五行之 “相生”、“相克”,在男女婚姻上,流传有 “龙虎相斗,必定短寿”、“两只羊,活不长” 等话是一种迷信,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亦称“十二属相”、“十二属”。中国特有的一种标志出生年份的民俗,是由干支纪年演化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动物纪年法。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最早见于汉王充《论衡?物势》。至晚在南北朝时已将动物十二支用来与年及人的生年相联系。南朝陈人沈炯作《十二属诗》。《南齐书?五行志》、《周书》及《北史》宇文护传都有按人的生年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唐代广为流行,见于作为纹饰的铜镜,墓葬中出土文物有成套的十二生肖俑。除龙为想象之物外,均为真实动物。除传说外,无法考究其搭配缘由。民间极重此俗,婚配时迷信男女生肖相合或相?,有所谓“蛇盘免,必定富”、“龙虎不相容”等无稽之说。长期以来,是看相算命术士推算吉凶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源远流长,至今仍在农历中占一席之地。现今人们多视其为吉祥之物,以为春节或个人生日祝福之由,多见于邮票、贺年卡、文艺娱乐活动。时逢出生年生肖称“本命年”或“本运年”,尤为人们重视,有系红腰带祈求平安吉祥之俗。在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及世界各地华人、华裔聚居地区也很有影响。国内藏、彝、傣、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历法中亦采用,有的以本族喜好替换个别动物,如傣族把猪改成象,把龙改成蛟,哀牢山彝族将龙换成穿山甲,维吾尔族以鱼代替龙。 亦作“十二肖(xiào笑)”。古代数术家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论衡》时代(东汉)即有此说,见该书《物势》、《言毒》两篇。后用以纪年,如虎年、兔年之类。又用以表示“生肖”,即生于某年即肖某物,如生于虎年即属虎,生于兔年即属兔。“十二生肖”即指此。又称“十二属”、“十二相属”、“十二属相”。 以动物纪年、确定人的生年及其属相的习俗。“肖”是像的意思,“生肖” 就是生人所像,古人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 “所像”,故又称 “十二属相”。十二生肖是从十二地支演变来的,但以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却和古代华夏民族的生物观念有关。在古人心目中,人与动物并无绝对的界限,商民族就以自己是 “玄鸟” 的后代,《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神话传说中,人与动物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海经》 中所载之神,大都是 “人面蛇身”、“人面羊身”、“人面马身”、“人面龙身”、“人面鸟身”,连创造人类的女娲也是 “人头蛇身”,而发明八卦的伏羲则是 “龙身而人头”。那么,古人将动物与十二地支联系起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先秦的文献中,已经有十二地支与动物对应的痕迹,如 《诗经?小雅?吉日》有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 《左传》 僖公五年有 “龙尾伏辰”,以辰对龙;《左传》襄公十四年记陈国贵族庆虎、庆寅两兄弟被杀,古人兄弟取名有字异而义同的习俗,这说明寅与虎是对应的。显然,在春秋时代,十二地支就与动物有了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到东汉时,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就完全确定了,叫作 “十二辰禽”,据王充 《论衡》记载,其对应关系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因此将与此对应的十二种动物用作年的代号和生于此年的人的属相,大约也在东汉。这就是十二生肖的由来。但其见诸文献却在南北朝,当时叙事述人每每称人的属相,如某属猪、某属虎、某属龙之类。唐代以后,十二生肖便流行开来,并逐渐神秘化。相传,宋徽宗属狗,便严禁屠狗; 元仁宗属鸡,便不许倒提着鸡走路; 明武宗属猪,便禁止百姓养猪。甚至在男婚女嫁中也讲究起属相来,民谣有:“只为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断休; 蛇虎配婚如刀锉,兔儿见龙泪交流; 金鸡玉犬难则避,猪与猿猴不到头。” 而在算命先生手中,生肖更是推算吉凶祸福的重要依据。有趣的是,外国也有以十二种动物纪年的习俗,如印度,只是以狮代虎,其它与十二生肖完全相同; 而古代巴比伦用来纪年的十二种动物则是猫、狗、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红鹤、鳄鱼。但以纪年的动物为人的属相则是中国独有。 亦称“十二属相”、“十二属”,民间用以计算年龄的方法,即将十二地支各配一相应动物名称,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过类似我国的以十二兽纪年(或纪日)的方法,但将它作为人的属相,却首见于中国。十二支与动物的这种对应关系起源于上古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动物中除龙带有神秘性外,其他都是常见的、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猪、马、牛、羊、犬最早是狩猎的对象,后来又成为饲养的家畜;虎、豹、蛇是对人们生命安全威胁很大的动物。十二生肖中的十二支,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并将它与十干相配,形成六十甲子,用以记日。同时,在先秦的文献中,也已有了十二支中个别符号与动物对应的踪迹。将干支纪年与动物纪年相配较完整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寅木,其禽虎也;戌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丑禽牛、未禽羊也;……亥水,其禽豕也;巳火,其禽蛇也;子亦水,其禽鼠也;午亦火,其禽马也。”所缺惟龙,而《论衡?言毒篇》有“辰为龙,巳为蛇”之语,合之今说,已无参差,而统谓曰禽。至于将动物十二支用来与年及人的生命相联系,至晚在南北朝时已有,当时每每称人的属相。如《南齐书?五行志》:“东昏侯属猪”、“崔慧景属马”等等。梁?沈炯有《十二属诗》。到唐代,十二生肖更为流行,出现了将它作为纹饰的铜镜,有的墓葬还出土了成套的十二生肖俑。值得指出的是,十二生肖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涂上了迷信色彩,战国时阴阳五行学说兴起,方士们将干支纪日与十二支所属动物相对应,并联系十二支的五行属性,即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未戌丑属土,用以解释种种自然现象,推算祸福灾异。如方士认为寅为虎,五行属木,犬、牛、羊分别与戌、丑、未相对应,五行属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伏。方土们还应用这一理论推算休戚祝福,生肖成了推算吉凶的重要依据,甚至婚配中也要注意不能使男女所属生肖相冲撞,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相斗,必定短寿”、“两只羊,活不长”等,是相生相克说的衍变,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古代数术家以十二种动物或物质与十二地支相配属,并将其与年相属,认为人生于某年即肖某种动物或物,因称之“十二生肖”或“十二相属”。十二生肖的说法在我国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目前所知最早的十二生肖文字记载,为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和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代简牍《日书》(均约成书于战国后期)。十二生肖产生之初,不同地区的生肖物不尽相同,如睡虎地秦简《日书》:“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无辰之生肖,其巳、午、申、酉亦与后世不同,系战国前楚地十二生肖。放马滩秦简《日书》反映的是秦地十二生肖,其中除“辰虫”、“巳鸡”外皆与后世同。表明今之十二生肖系直接承袭秦文化而来。东汉王充《论衡?物势》:“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其除辰无配属外,余已完全与后世同。“辰龙”形成当更迟,方形成今之十二生肖。 又称“十二属相”,民间用以计算年龄的方法。即将十二地支各配一相应动物的名称,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属相。据说是古代华夏族纪年法和少数民族纪年法相互融合的结果,但是将干支纪年与动物纪年相配始于何时,尚不可考。其完整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南北朝时已普遍使用。旧时巫师方士将其附会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在男女婚姻上,民间所流传的“龙虎相斗,必定短寿”,“两只羊,活不长”等,是封建迷信,切不可信。 即十二属相。计算年龄的传统方法。古人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依次与十二地支搭配,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等一系列年份,12年循环一次,每个人都有一种动物作属相。由于这种纪年的方法与干支纪年法相融合,每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都可用八个字来记录,如甲子年、乙丑月、丁卯日、丙寅时等,故旧时把人的出生时间又称为 “生辰八字” 。动物纪年法,最初流行于我国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琅?代醉篇》载: “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为号,所谓狗儿年、羊儿年者” 。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 中说: “盖北俗初元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 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曾被一些阴阳五行家附会到相生相克的学说中,带上了荒诞的迷信色彩,变成了“算命”、“合婚”、“批八字” 等封建陋习。现在我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但十二生肖作为计算年龄的属相,仍在民间普遍流传,成为我国一种传统的风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