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二相祭祀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十二相祭祀舞

分类:【地域文化】

主要流传在四川南坪白马藏人的聚居区,属面具舞,因舞者头戴狮、虎、豹、龙、牛、羊、豕、凤、雕、大鬼、小鬼、“丑莫” (地母)等十二种面具,南坪故称之为“十二相”舞。当地藏族语称“咒乌”,每逢正月初七祭奠山神时跳“十二相祭祀舞”,是当地藏族最隆重的一种祭祀舞蹈。跳 “十二相”舞祭奠山神时,先在祭奠场中立一面旗幡,旗底为绿色,旗边镶红、黄红色,旗中心画一男子,其肩围虎皮坎肩,腰挂三角形虎皮右手挥舞石斧,左手捧一裸体小儿于胸前,双脚各踏一横躺的小人,画中男子头戴人颅骨花冠,披发齐肩,浓目怒珠,龇牙咧嘴,形象威武狰狞。旗的四角画精灵各一。“十二相”舞有两个传统的段落。第一大段为“充柱”,共分15个小段,各有固定名称,每一小段开始前都必须加上一段套子动作。第二段名 “甘柱”,共分10小段,每段前也有一个相同的套子动作,表现被祭祀的牺牲形象所流露的恐惧。“十二相”舞的面具尽管有12种,但并非一一表现,所跳的舞蹈动作只有4种,即凤舞、猴舞、小鬼舞(动作为山羊舞)、播种舞。凤舞代表着吉祥;猴舞则以抓裙、摆头和跳跃表现猴的调皮和活泼; 小鬼舞,用以表现献祭的舞蹈动作; 播种舞则表现农人播撒种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