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明代近臣的衬里之服。衣身上部用白色,下部及领口、袖端用异色,这种穿着不仅可以免在皇帝面前露出白色,有失礼仪,而且便于拆洗。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一九:“二色衣,近御之人所穿之衣。自外第一层谓之盖面,如、贴里、圆领之类;第二层谓之衬道袍,第三层谓之缀领道袍……自此三层之内,或袄或褂,俱不许露白色袖口,凡脖领亦不许外露,亦不得缀钮扣,只宫人脖领则缀钮扣,是以切避忌之。凡外廷讲幄召对之臣,不可不晓。二色衣之妙处者:如夏则以葛布为上身,以深蓝或玉色纱作下褶,并接两袖各数寸,又缘领寸许。一则恐于君前露白色;一则省费惜幅,以便拆浣。此从祖宗古制也。”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