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半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半袖分类:【传统文化】 短袖小衣。魏晋后由上襦(长袖短衣)发展而成之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东汉刘熙《释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唐代称“半臂”。特征为袖长及肘,身长及腰,用小带子当胸系住(或作敞胸套头式)。因脱换便利,宜于家常穿用。多为妇女所服。后来演化作坎肩、背心。唐代半臂盛行,唐初宫女一律著半臂,开元天宝时继续使用。后来亦为男子所服。宋代武士为便于行走穿半臂,后来谓之蔽甲,官员在私室和燕居时亦穿,但不在正式礼见时使用。 又称“半臂”。唐代妇女服饰。与衫襦同为常用之服。据《旧唐书?舆服志》,唐女史服饰有“半袖裙襦”。《新唐书?后妃传》中也有关于半臂的记载。它是由短襦演变出来的,它的形制为: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结带,少数用套衫式,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袒胸状。半臂的下摆既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不过里面一定要衬里衣。最早由宫中宫女服用,后渐流入民间,中唐后逐渐消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