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中大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中大姓分类:【地域文化】 南中一名出现于三国蜀汉时期,泛指今四川南部及云贵二省,因其地在蜀汉之南,故有此名。南中大姓的来源,多是内地因获罪被迫举家迁徙的大户。到南中后,他们变服易俗,与当地少数民族发生密切关系,最后融入少数民族中。因原先在内地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他们带去一些较先进的文化,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他们也因此在当地重新成为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特权的势力。诸葛亮平定南中,以控制这一大片地区,这些既通晓中原文化传统,又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实权派就成为其主要依靠对象。在蜀汉的扶持下,南中大姓迅速发展,滇池、洱海地区均控制于各个大姓手中。两晋时,为控制该区,中央王朝对南中各族加强了剥削与压迫,南中大姓的势力亦因此受到排挤。但是,因两晋国力衰微,并无力真正制约南中,王朝命官与受排挤的南中大姓开始争权夺利,形成尖锐矛盾。各大姓为了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中央委任的郡守,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流民起义,最后在成都建立了成汉政汉,形成南中大姓真正掌管南中政治经济军事的局面。 最初,南中大姓较多,此衰彼起。成汉时,南中最著名的大姓有霍、爨、孟三氏。后霍、孟二氏火并,爨氏成为最大势力,辖区为滇中滇东及黔西北,从此后,爨氏虽然名义上先后受东晋、宋、齐、梁、北魏、西魏、北周的制约,但却在当地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爨氏控制区的中心地区,在今云南省曲靖一带,而其势力所及则要广得多,史书把其辖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故而东爨、西爨也代指这两个地区的各族,唐时相应改称为乌蛮、白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乌蛮并非只与尚黑的民族有关系,比如彝族也绝非全民族都尚黑,现今路南县彝族支系撒尼人,其服饰就以白色为主色调,而白蛮也绝非只与尚白的民族有关系,昆明市西郊就有一些彝族村子,其居民保留了相当古朴的文化,他们与白蛮就有着渊源关系。总之,只要理解了蛮之乌白的称呼,还包括了对其社会发展水平的说明,那么,对乌、白蛮与今云南氐羌系统各族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隋代,中国重新统一,隋王朝开始加强对边疆的统治,爨氏的势力因此受到多次打击。之后,其掌管西南地区军政经济大权的局面宣告结束,只在一些小范围中,爨氏后裔还拥有一些特权。正当此时,在洱海地区又兴起一个奴隶制地方政权――南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