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丰香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丰香钹分类:【中国民俗】 香钹是流传于赣东地区南丰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源于军山进香中的“谒仙”(又称“唱仙”)仪式。据县志记载,南丰、宜黄交界处有座军山,为军山大帝(汉将吴芾)驻兵之地,山上建有“三仙祖师”殿宇。每年初秋的庙会,朝拜者结伴上山,手托香盘,口唱赞歌,逢镇过市,踏歌而行,一人领唱头句,其余人随声附和,伴着铜钹“叮”“且”之声,声调和谐,步伐整齐。 南丰香钹是民间艺人借鉴“谒仙”这种形式创造出来的风格独特的曲艺形式,最初为单口表演。艺人在年节或婚嫁寿庆之时上门演唱“香钹进屋,长财发福”、“手拿香钹圆又圆,贺喜东家买良田,上买良田到广昌,下置良田在建昌”等彩词。后逐渐由唱时调小曲的无伴奏走唱,发展为糅合了南丰傩舞《和合》的铜钹敲击技艺,借用戏曲戏文唱腔的说唱表演。 打唱香钹不论什么内容,总是以“手拿香钹敲起来,敲得百花满园开(后改为“红花遍地开”),花开长流水(后改为“花开春常在”),荷花斗水开(后改为“红花向阳开”)”四句开头,叫做“曲帽”或“书帽”。第二段为情节完整的“身子”,包括叙事、描景、抒情,唱腔平整缓慢。结尾唱词重复曲头,名为“收场”或“收档”。全曲词中以“荷花斗水开”作为衬句,用“呀”、“[XCHAR[R200902017_TM.b8d114]]”、“嘞”、“呃”、“个”、“?喂”为附词,补助语气。演唱吐字发音用地方方言,保存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南丰香钹在1949年前几近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挖掘整理,创作了《喜迎知识青年回乡来》、《红梅向阳开》、《当年红军回康都》等新曲目。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