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华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华经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经典。即《庄子》。今存33篇,战国庄周撰述。庄周(约公元前369―286),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权贵。《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它发挥老子之学而自成一家,为先秦道家哲学名著。魏晋时,玄学风行,老庄并论,庄学始为见重,流传于士大夫间,其影响亦见于道经玄典。唐尊道崇老,庄学随老子而益显重要。天宝元年(742)敕封庄、文、列、庚四子为真人,其书为真经,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称《南华真经》,人道经中。 《南华经》分内篇、外篇和杂篇,道门所重,在于内篇。外、杂篇实多为内篇之敷演。其书承老氏之学,穷究道奥,探天人之微,其旨归重在精神修养之道,以人生哲学为主、兼涉政治之论。在阐发哲学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论、心性论等方面,比老子更为精深和系统,被中外公推为世界哲学名著。其文汪洋恣肆,奇诡空灵,为历代文人所赞赏。认为“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它“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师》)。并能“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为万类真宰。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死生、齐贵贱、无己无功,无名无待,精神独与道合一,逍遥于物外,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要求安时处顺,虚己以应世,为真人、至人、神人。缅怀上古道德之治,素朴之风,而以仁义礼乐失于自然。在美学方面,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崇尚自然。借寓言“庖丁解牛”阐发的由“技”进于“道”的思想,触及了艺术的意境。书中所述养神修真之道,如坐忘、心斋、养气、守一、守心、全形复精等颇为精要,道教多摄取为仙道要法。对仙人、神人的描述、修真养寿之言,皆为道教所宗。道教内外发挥注疏者代有其人,明《道藏?洞神部》收南华经注疏12种,其中以晋郭象注、唐道士成玄英疏影响最大。《南华经》是世界哲学名著,对中国文人隐士影响颇深,在中国文学、美学艺术等方面亦有一定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