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昌采茶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昌采茶戏分类:【中国民俗】 起源于茶灯,俗名“灯戏”,先后经历了灯戏、三角戏和半班几个阶段,主要流行于南昌及其附近的新建、安义、进贤、永修、奉新等市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 作为娱乐活动的茶灯,表演时由二旦二丑或四个旦角手捧茶灯与打锣的6人齐唱《十二月采茶歌》、《拜年调》等。明末清初,南昌、新建的采茶灯开始表演一旦一丑的早期茶灯戏,这类小戏旦走跷步舞手帕,丑走矮步耍纸扇,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清乾隆年间,南昌采茶戏进入三角班阶段,在戏目上有所增加,新添了《卖棉纱》、《撇荠菜》、《讨学钱》等。至同治、光绪时,南昌采茶戏发展成熟,整本大戏有剧目48个,是在老“十三本”上发展而来,如新增剧目有《卖水记》、《南瓜记》、《荷包记》等,情节动人,善于利用夸张、误会、巧合等手法来加强戏剧效果,渲染情节气氛。其表演诙谐风趣、演唱优美深情,尤其在表演热烈明快的喜剧和生动活泼的歌舞小戏时艺术效果更加突出。此时为南昌采茶戏剧目较为丰富的半班时期,演员已有了生、旦、净、末、丑的行业分工,代表剧目有《南瓜记》、《赶子图》、《秧麦》、《攀笋》等。 南昌采茶戏(宗玉珍摄)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