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普陀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南普陀寺

分类:【传统文化】

佛寺名。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峰下。始建于唐,初名普照寺。五代时僧清浩改建为泗洲院。宋治平年间重修并复名普照寺。历代均有修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奏明圣上恩准重建并改名南普陀寺。因此寺自明代起供奉观音菩萨,又在观音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以南,故名南普陀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阁等。珍藏有佛教文物、经典、碑记石刻等。风景幽美,古刹庄严,为闽南佛教胜地。1925年会泉主持曾在此创建闽南佛学院。

在厦门市南五老峰下。始建于唐。原名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称普照寺。明末被毁。清康熙年间重建,始称南普陀寺。因其位于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寺以奉祀观音为主,规模宏大,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等。天王殿内供一弥勒佛,佛像后是护法韦驮,手执“降魔杵”,直指地下,表示寺内富足。大雄宝殿为1921年重建,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及三宝如来诸佛,殿墙上有山水花鸟画和“禅林沐浴”、“五年苦行”等有关释迦牟尼诞生故事的壁画;大悲殿为1928年由华侨捐资重修,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藏经阁为1936年建,阁内藏大量经书,有《碛砂藏经》、《明大藏经》、《大下藏经》、《日本大藏经》等,此外,还珍藏有缅甸玉佛、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观音、明何朝宗塑造的白瓷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等。寺周围尚存许多摩崖石刻,如俞大猷题诗,清乾隆御制碑,清光绪年间振彗所书“佛”字和许多近代名人的题刻。寺内还有成立于1925年的闽南佛学院,在中国佛教界享有盛誉,影响颇大。

闽南著名古刹。位于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五代释清浩改建为泗洲院。宋重建,复原名。明初毁于兵火。清康熙间(1662―1722)靖海将军施琅重建,因寺中供奉观音和在浙江普陀之南,遂改现名,自此成为闽南佛教胜地。寺宇宏伟,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大悲殿八角亭式,高10余米,三重飞檐,全以斗?叠架而成,精巧秀拔,建构独特。藏经阁有缅甸玉佛、明宣德元年(1426)铜铸观音像等,并珍藏数万卷中外佛典经书,著名的有《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弘一法师手稿《佛说阿弥陀经》等。阁后山?石上刻有高4.43米、宽3.3米的特大“佛”字。寺周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陈第、沈有容的题名石刻、俞大猷的题诗及清乾隆御制碑等。寺内有创于1925年的闽南佛学院。寺中素斋,名闻遐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