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洋能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海洋能haiyangneng海水的动能和热能。海水的动能又可分为大范围有规律的动能(如潮汐能与海流能)和无规则的动能(如波浪能)两类,可以设法把它们直接转化为机械能。海水的热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即利用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差,通过热机来发电。理论上海洋能的储量不少,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海洋能的利用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大规模实用估计是下个世纪的事。 海洋能ocean energy海洋本身所特有的自然能。一般包括海水的机械能,海水的热能以及海水的化学能。其中有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流能、热能以及盐差能等。它是再生能源的一种,储量大,可周而复始地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产生废物,有利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海洋能一般在海上或邻近海域进行,不占地,还可围垦造地综合利用,改善自然景观。海洋能的能量密度低,与常规能源相比,具有不连续性和许多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中国海洋能理论蕴藏量约10.4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开发利用海洋能对解决沿海农村及海岛的能源短缺,有重要意义。 中国沿海潮汐能分布图 表1 中国潮汐能资源分布情况
潮流能 潮汐引起海水水平方向上的流动所具有的动能。潮流与潮汐共存,潮流能的大小不仅与潮差大小有直接关系,还与地形及水深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国的潮流能主要分布在东海沿岸及岛屿,尚未作过统一勘查。一般潮流发电都是利用潮流冲击水轮机使其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装置虽然发电原理简单,但实施起来会遇到许多工程难题。 波浪能 海水在外力作用下(主要是风力)产生波动所具有的能量。一般用波能密度表示大小。中国波浪能理论蕴藏量为1.5亿千瓦,平均波能密度小于10千瓦/米。由于中国海岸地形复杂多变,岸线较长约3.2万千米(包括海岛岸线),平均波能密度分布极不均衡,其分布状况见表2。中国的波浪能受南北季风及台风影响在一年中分布也极不平衡,连续稳定性差,平均波能密度较小,开发技术尚不成熟,影响波浪能的利用。 表2 中国9个岛点平均波能密度分布情况
波浪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挪威建成的振荡式及聚波式波浪发电系统已投入商业运行。日本用于航标灯的小型波浪发电装置已在世界许多航道上加以采用。中国于1982年由交通部门研制成功的航标灯波浪发电装置有10台正在试用。波浪能的开发方式分陆上式和海上式两种,主要原理是把波浪的波动,通过机械转换,带动发电机发电,或利用波浪的波动,使空腔中的空气推动涡轮机定向旋转,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海洋热能 表层海水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储存在海水中的能量。一般是用500米以下的低温海水与表层海水的温度差发电,所以也把海洋热能称作海洋温差能。在某些海域,海洋表层与深海(800米以下)海水温差可达18~20℃,具备这个条件方可利用。中国海洋热能理论蕴藏量为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南海及台湾省东海岸以外的海域。开发方式主要分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两种,是利用表层海水蒸发或使工质蒸发推动涡轮机旋转。美国与日本都已经建立了温差发电站,日本曾于1981年在脑鲁共和国建造了陆上式试验性温差发电站。中国开发海洋热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海流能 由于风、温度差、密度不均及地球自转等原因形成的海水有规律的流动所具有的动能。中国近海的海流除风海流外主要是外来洋流——黑潮及其分支和当地生成的沿岸流。海流流速较小,但流量是可观的,理论蕴藏量为1亿千瓦。利用海流可以助航,了解海流对海上运输及渔业生产有重要意义。世界上研究海流发电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海洋化学能 即盐差能。有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沿海江河入海口处盐水与淡水的盐差形成的渗透压,目前还没有应用实例。 海洋能海洋中的能源。包括三类:1.来自太阳辐射能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波浪、海流、海洋热能、含盐浓度差能、海洋生物质能等);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源(铀、氘、氟、锰团块等);3.由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生成的能源(潮汐、潮流)。 海洋能海洋能海洋水中储存或发出的能量。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能,海洋是太阳能的天然聚集器。海洋能一般包括海水热能、海流动能和波浪动能等。海洋能主要利用方式有波浪发电、温差发电、海流和潮汐发电、海水浓度差发电等。 |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