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越王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越王墓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初岭南地方割据政权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的墓葬。位于广州市象岗山。1983年发掘,现已建成南越王墓博物馆。墓室全部由砂岩大石板砌筑。平面呈“ ”形,由墓道、前室、东西耳室、主室、后藏室、东西侧室8部分组成。全长20余米,最宽处12.5米,最高处2.3米。主室内置一棺一椁。墓主着玉衣,玉衣系丝缕编缀和粘贴组合而成,是汉代玉衣中较早者。墓主身上发现印章8枚,最大一枚为龙钮金印,“文帝行玺”,另一枚“赵昧”覆斗钮玉印,为研究墓主提供了证据。主室还随葬了与墓主有关的常用物,如武器、屏风、灯具、带勾等。后室是食物贮藏室,随葬各类生活器皿,质地有铁、铜、陶、漆,器物上有篆书“泰官”封泥。东侧室为殉葬婢妾的地方,约殉三四人,出土殉者印章及使用物品。西侧室为庖厨,除家畜、家禽外殉10人,出“厨丞之印”封泥。前室置车,殉1人。东耳室放乐器及酒具,置钮钟、甬钟、铙各一套及宴饮用铜、陶器皿。西耳室为储物库,大批的青铜礼器、生活用具、铜铁兵器、竹木器、象牙器、纺织品等共500余件。通道内也堆放了许多器皿、玉石器、金银器、铜镜等。 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越秀公园西侧象岗。于1983年发现并挖掘,为第二代南越国文王赵昧(自号文王)之墓。南越国是西汉初期的地方割据政权,都城设在今广州。墓中共出土文物千余件,是继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后我国汉代考古的又一发现。墓用红砂岩建在山腹中,分前后两部分,共7室,墓顶用24件大石块覆盖,上面及四壁有朱墨彩绘卷云纹,墓主虽棺椁已朽,但身着的玉衣,以及玉壁、玉饰、玉带钩、玉杯、玉佩、宝剑、金印等仍光彩熠熠。最大的一枚“文帝行玺”是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印,也是当今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另外还有“泰子金印”、赵昧王印等珍贵文物及殉人遗骨10余具,是研究岭南地区早期工艺、冶铸、饮食和广州城市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