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通博物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通博物苑分类:【传统文化】 在南通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博物馆,创办人为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原占地35亩,以后逐步扩大。有中馆、南馆和北馆等建筑,分别收藏、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个部分的文物与标本。馆外按类栽植各种植物,并饲养少数动物。又有假山、水榭、荷花池和茅亭,具有园林特色,是博物馆而兼为植物园。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通后,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修复。现为综合性地方博物馆,陈列内容包括自然标本、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三个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南濠河之滨。为现存中国人创办最早的博物馆。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1906年1月3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将兴建中的公共植物园规划为博物苑,初占地23300平方米,后扩建为71800平方米。1914年《南通博物苑品目》著录馆藏文物及中外动、植标本、化石、矿物等2973号,每号一至数件不等。1933年增至3605号。分中、南、北三馆(自然、历史、美术三大部分)陈列展示。并有谦亭、国秀亭、相禽阁、藤东水榭、花竹平安馆等园林建筑。南馆室外有古像亭,环置大型石刻、石雕。1938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苑藏文物、标本大部遭劫掠、破坏。1951年起修复,更名为“南通博物馆”,除收集散失文物外,还征集南通地区文物资料,建为综合性地方博物馆。现有库藏文物三万余件,陈列面积600平方米。苑内园林部分另辟为人民公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