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厄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博厄斯分类:【文化精萃】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美国人类学和现代语言人类学的奠基人。1858年出生在德国中产阶级家庭,早年研究集中于科学和数学领域,1881年在基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883~1884年,受巴斯蒂安推荐,他参加了对加拿大巴芬岛地区的探险活动,在那里他意图解释极地环境对因纽特(Eskimo)文化的影响,同时就个人兴趣而言,他由此彻底转向人类学。1887年,博厄斯加入美国国籍,先后担任美国《科学》杂志编辑、克拉克大学讲师(1888~1892)、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员以及该馆人类学部负责人,1899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美国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在教学生活之余,他重建《美国人类学家》杂志,发起并成立了美国人类学会,还担任美国最高科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主席。政治上,博厄斯强烈反对德国纳粹主义,反对种族歧视,其思想一直影响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人权运动。在博厄斯之前,人类学家沉浸在由旅行者、传教士、商人积累的民族志资料中形成单一进化模式,博厄斯对刻板印象出发的比较演绎产生质疑,主张代之以客观数据资料和细致的理论归纳。20世纪早期人类学能发展为一门科学,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博厄斯的努力:作为体质人类学家,他形成测量人类成长、发展以及体质变迁的系统方法;作为语言学家,他提出记录、分析本土语言是民族志工作的中心任务;而作为文化人类学家,他进行广泛田野调查,足迹遍及美洲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为人类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博厄斯对文化进化论提出挑战。在他看来,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塑造自身物质、心理世界的能动力量,文化的复杂性使得普遍文化发展规则潜藏巨大危险;博厄斯提出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人类学是在研究“社会生活现象总和”的基础上“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博厄斯是一名多产的人类学家,先后出版六本专著和700多篇论文,其主要著作有:《中部爱斯基摩人》(1888)、《原始人的心灵》(1911)、《原始艺术》(1927)、《普通人类学》(1938)、《种族、语言和文化》(1948)。与此同时,他还培养了大批学有所成的人类学者,如克罗伯、罗维、米德、本尼迪克特、赫斯科维茨、萨皮尔等,他们统治美国人类学将近半个世纪,广泛传播了博厄斯学派的文化相对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