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山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博山炉分类:【传统文化】 焚香用的器具。熏炉的一种形式。始造于汉代。炉底圆盘型,炉体置于盘的中央,炉盖雕镂成山形,上有羽人、走兽等形象,故名。香在炉腹中烧燃,烟香从镂孔中飘出。汉代前,焚香并无专用器具,多以铜、陶、瓷、瓦、木等器皿代替,此炉开焚香专用器具的先河。用途主要有三: 一为薰衣之用。我国古代无香水的发明,凡入朝觐见或拜谒尊贵须将衣服薰香方不失仪,后平民社交也相沿成习,至清乾隆末年西洋香水东来,此风始息。二为书房必要之器。古人读书前先焚香,以此驱除霉臭,愉悦心境,以利于理解及记忆,同时达到恭谨惜时,免致懈怠之目的,故有 “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句。三为供祠神佛之用。后代以此为主要用途。 古代焚香用的香炉,最早流行于汉、晋时期。古人对焚香极为重视,因此对其使用的香炉极为讲究。博山炉上往往雕有山峦、人物、动物及其它的造型奇异、形象逼真的装饰图案,博山炉大多采用鎏金或金银错的制作技法,这使炉体看上去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这样博山炉不仅是实用品,而且是极好的装饰品,其中以出土于满城汉墓的错金博山炉最为精美,它的炉体上雕镂着层叠的山峦,群山中有野兽及猎人出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图。此炉采取了错金的工艺手法,使外观异常华贵,成为博山炉中的精品。博山炉的制造技法对研究我国古代铸造工艺、雕刻工艺都是珍贵史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