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采善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博采善择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的史学思想。最先提出这一说法者为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 刘知几在《史通》中论述“史学”和“史才”时,提出了“采摭群言”和“善择”的主张。即把所有历史著述都作为取材的对象;选择史料要注意辨疑和考伪。 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吸取了博采善择的思想。在史料的搜集方面,强调“宁失于繁,勿失于略”(《家传集》)卷36《答冯梦得》),因此博采群书,不遗巨细,除正史外还参考杂史、别史等数百种,“简牍盈积,浩如烟海”(《资治通鉴进书表》)。由于参考资料极其丰富,往往一件事用几处材料综合写成。与此同时,在博采的基础上,进行善择,对史料的真伪虚实严加考辨。引用的史料是有文献资料可以验证的,若无其它材料可以验证,则以事理推之,决定是非弃取。据说《资治通鉴》成书后,其残余文稿留存洛阳的尚堆满了两屋。 司马光以博采善择的精神作史,使《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史料丰富,且真实性超过某些正史的名著,也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