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卡西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卡西勒

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后期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德国布累斯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曾就读于柏林、莱比锡、海德堡、马堡等大学,受柯亨思想影响很深。曾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任教。1930年到1933年任汉堡大学校长,此期间创立了“文化哲学体系”。1933年为抗议希特勒离开德国,先后任教于英国牛津大学、瑞典哥特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纽约去世。

卡西勒著述浩繁,达120余种。主要贡献在于其文化哲学思想和对哲学史的研究,他也是语言哲学和符号美学研究的先驱。卡西勒前后期的研究方向有明显不同,前期侧重于纯概念、原理的逻辑论证,后期则主要从哲学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他把康德先验原则的应用从认识论扩展到包括情感和想象在内的整个人类精神活动领域,提出符号功能是人类意识的先验能力的观点。他认为,各种表达人类文化现象的符号形式的生成史,就是一部人类精神成长的史诗。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然而他颠倒了人的符号功能、符号活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认为世界是人用自己创造的符号构成的。科学的符号构成科学认识的世界,神话形象构成神话和宗教的世界,日常语言文字构成常识的世界,艺术表现符号构成审美的世界。这样,一切文化现象都被看成精神的虚构,“知识也成了一种虚构――一种由于有用而受到欢迎的虚构”(《语言与神话》1946年英文版,第9页)。可见,卡西勒符号形式的哲学在认识论上并未超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论。

尽管卡西勒被视为马堡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的观点与柯亨等人已有明显不同。逻辑经验论者卡尔纳普甚至认为他的思想“不是正统的新康德主义,更多地是受到了晚近以来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卡西勒的主要著作有:《近代哲学和科学中的认识问题》(三卷,1906,1907,1920)、《符号形式的哲学》(三卷,1923,1925,1929)、《启蒙运动的哲学》(1932)、《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1944)。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