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卢沟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卢沟桥

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作芦沟桥。位于永定河上,距市区约15公里。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三年(1192)竣工。明清两代迭有重修重建。初名广利桥,后以卢沟河为名。卢沟之名始于唐代,为古漯河支流,亦称桑干河、黑水河、无定河,清康熙年间改名永定河,而桥名仍用旧称。桥长266.5米,宽9.5米,共11孔,全以白石建造。桥身、拱、桥墩以腰铁牢固,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尖端加装三角铁柱,称“斩凌剑”,以抗御洪水和春冰。中心主桥孔跨度21.6米,余孔渐收,近岸孔跨度约16米。两侧桥栏有石雕栏板279块,望柱共281根,每根柱头均雕有大石狮,共281个,大狮身上有小狮198个,顶栏上2个,华表上4个,大小总计485只。因其数多,且小狮子多雕于隐蔽处,故明代即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歇后语,以及“数之辄隐其一”(蒋一葵《长安客话》)、“数之辄不尽”(刘侗《帝京景物略》)等说法。桥两端东有石狮,西为石象,紧抵桥头望柱,风趣而实用。卢沟桥以工程宏伟、石雕精美闻名于世,并以晓月清景著称,早在金代即为燕京八景之一,今桥头碑亭尚存清乾隆帝所题“芦沟晓月”汉白玉碑刻。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盛赞卢沟桥,认为他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元人鲜于必仁《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所咏“山色空?,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清王鸣盛《芦沟桥》所咏“马邑风烟通一线,太行紫塞压千盘”,皆饶画意。明画家王绂绘有《芦沟晓月》图,则富有诗情。元明时,卢沟桥如同古长安之灞桥,为京都送别之地,有“落日芦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之语。卢沟桥东不远有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的拱北城,亦名拱极城,是明清时守卫京都的门户,后为旧宛平县城。1937年七月七日侵华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此日晚10时,日本侵略者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借此挑衅,其无理要求遭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城并向卢沟桥西侧进攻。当地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奋起自卫,英勇抵抗,与日寇展开激战,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自卫战争从此开始。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以可耻的失败告终。1987年7月7日隆重纪念卢沟桥事变爆发五十周年之际,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宛平城落成并开馆。

位于北京西南约15公里,架于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昌三年(1192年)落成,敕名广刹。永定河古称“卢沟河”,因此桥名“卢沟桥”。桥全长266.5米,高10米,净宽7.3米,为11孔不等跨圆弧拱,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拱桥,也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的东、西两侧各有高1.4米的石栏杆望柱281根。上刻有姿态各异的石狮子,加上伏地石狮和华表顶端的石狮,总共约有490多只。卢沟桥设计合理,造型宏伟,建筑坚固,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精品杰作,至今仍具有一次通过429吨以上载重的承载能力。该桥一直是历史上重要的渡口,军事上也有重要意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英勇的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卢沟桥早在金代就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1961年,该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卢沟桥不被破坏,20世纪末期,北京市在桥的北侧新建了公路桥,卢沟桥也就成为单纯的游览参观之地。

卢沟桥

卢沟桥运筏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