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历史悠久的安徽民俗文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历史悠久的安徽民俗文化

分类:【中国民俗】

安徽之称始于清初,合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名。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虽然建省时间较晚,但它开发很早,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皖人的远祖就曾在此繁衍、生息,1980年10月龙潭洞“和县猿人”头盖骨的发掘得以证明。

远古时代,安徽境内的淮北、淮南和江南,都曾经历过氏族社会阶段。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帝“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英,在金寨县东南;六,今六安县地名所本。说明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中原偃姓氏族已到淮河流域,由于夏民族南下,导致中原文化的大量传入。大体上说,淮北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繁荣地,江淮之间是青莲岗文化的领域。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安徽境内的淮北、淮南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中西部以舒人为主,东北部以徐人为主,江南地区则为百越人部落的领地。

淮夷是东夷中的一个支派,夷民族发源于东北,是个以鸟为图腾的民族。据史料记载,商武乙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夷民沿海南下,先到达山东维岱地区,经过西周几次打击,南迁至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皖北、皖东和苏北。安徽境内的徐和舒为同系异支,在淮夷建立的方国之中,兵力最强、国土最广、文化最高的就是徐人建立的徐国。淮夷和原先到达这里的夏民族,在两淮一带从事农耕、渔猎,淮北种麦,淮南则栽稻养鱼,并且有筑陂的传统,当然只是村庄及小型水利工程。西周王朝多次派兵攻打淮夷。后来吴、楚强盛起来,在淮河流域开展长期争夺战,徐人和舒人摇摆于吴楚势力之下,最后被楚国所吞并。

远古时期,安徽境内的皖南地区,特别是山区,人烟稀少,近似荒芜,为百越人生息之所。夏商时,干人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一部分干人进入皖南,和当地土著的越人融合,建立了一些新的干越部落群体。据何光岳《百越源流史》考,“钺”是带木柄的斧头,越人就是使用钺以砍伐林木、以烧?为生的人。直到秦汉统一中国后,干越人大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进入皖南山地而成为山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文物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不仅抢救和保护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丰富了馆藏,而且揭示了古代一系列民俗文化遗存。20世纪50年代在亳县钓鱼台古遗址发现碳化小麦,80年代在含山县大城墩发现稻粒结块,说明当时安徽北部、中部氏族部落的生产水平和农耕方式。特别是1979―198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潜山县薛家岗文化遗址进行了五次发掘,出土各类遗物2000余件,分石器、玉器、陶器三大类。石器生产工具有刀、斧、锛、凿、镞、铲、石球、砺石、网坠、纺轮等,大多经过通体精磨,刃部锋利,有的石刀、石铲孔眼处绘有红莲花果形图案,结构严谨,线条优美。其中九孔、十―孔、十三孔大型石刀是国内首次发现。陶器生活用具有鼎、壶、盆、碗、杯、甑和壶型器等,其中多半具有独特的造型,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点。陶器的制法由手制到轮制,陶质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外表多为素面磨光,胎薄而均匀,形体浑圆,说明当时人类制陶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出土的玉器有环、璜、管、铲、琮,雕刻精美,图案对称,工艺水平很高。此外,还出土60多个纹饰、缕孔的陶球,腹内有丸,摇之有声,清脆悦耳,精致奇巧。这些遗物,经科学测定为公元前3700―前3000年。1987年,在江淮之间含山县凌家滩墓葬中,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玛瑙、水晶等随葬品700多件,特别有意义的是原始八卦图形玉器与玉龟同出一墓,这表明早在氏族社会的皖人就已形成了河图、洛书和八卦的观念,可见安徽史前文化已发展到相当进步的程度。

以上原始社会和夏、商、周遗迹的考古发现,在安徽仅仅是开始,将来会有更多的发现,使我们可窥到淮夷、越人以及土著皖人更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在安徽的遗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