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厝进山与厝棺落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厝进山与厝棺落葬分类:【中国民俗】 将灵柩安置入墓,墓上覆土成“山”,故上海地区旧称落葬为“进山”。旧俗筑墓前,必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墓基,俗称选阴宅。民间认为阴宅选得好,后人可逢凶化吉,人丁兴旺,家境繁昌,否则会使家道衰落。选好阴宅后,再择吉日,请工匠筑墓。一般情况是老人未谢世之前已筑好坟墓,届时入殓后立即落葬。也有生前来不及筑墓,或一时觅不到合适的“风水宝地”,因此有停柩多年不落葬的情况。有的将棺材寄存在寺院中;有的停在野外,用稻草包裹,称“柴包棺材”,旧时在农村中较多见;有的在棺材外砌壁盖瓦,称“亭子”或“白云葬”。上述方法都称为厝。民国《川沙县志》记载:“乡愚惑于风水,多停棺不葬,而浮厝四野,以致棺木朽腐,尸骨暴露,大护塘两侧尤多,习俗相沿,难于骤改。”等到选好墓地,造好坟墓,厝棺落葬的时间一般选在清明节或冬至日举行。俗以为落葬之时应是死者亡故后第三年或第五年等单数年,逢双年份一般不落葬。时间确定后,通知亲朋好友。届时亲友要送一定的奠礼,农村中以肉和糕为主,丧家收到礼后按习俗要退还一部分给客人,然后将收到的糕分送到村中的每家每户。落葬之日,还要请和尚、道士做道场,花费巨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