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县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县佐分类:【传统文化】 ①县行政长官之佐属的统称。战国有丞、尉或县司马、县司空(司工),治狱、令史等,名号不一。秦汉县佐规模渐备,有县丞、县尉,诸曹掾史、啬夫、主簿等。另外有“教经师”主文化教育,产铁之县有“小铁官”。县廷机构实郡府的具体而微。县丞为令贰,兼署内下文书,尉主盗贼、按察奸宄、更卒番上等事。西汉大县置二尉,京畿县设四尉。魏晋南北朝沿置。隋文帝时,县佐有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簿、功曹、主簿、西曹及金、户、兵、法、士等曹佐,皆由吏部铨选。炀帝改制,县尉为县正,又改为户曹、法曹,分司以承命郡之六司。唐县佐以主簿、录事、县尉、博士四种官为重要。宋县令之下有丞、尉、主簿,少有全设者,且主簿兼丞,或兼尉者,更有以主簿兼知县者,又有以县令兼主簿者,体制紊乱,权责难分。元县视繁、简等级而或置或兼,别置典史1至2人。明县佐有丞,正八品官;主簿,正九品官。另设典史1人。清依明制,亦无县尉。②官名。民国初以县丞改称县佐,为县知事之副贰,分治县内要地,承知事命掌县政,并于驻地就近掌巡徼、弹压之事。后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