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林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双林寺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晋中盆地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距太原市97公里。创建于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早期,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距今1500多年的历史。原名叫中都寺,因汉代至北魏在此设中都县而得名。寺内彩色泥塑大多取材佛教,四周各有两株大树,所以北宋以来改名双林寺。双林寺规模宏大,仿照城堡式筑门构墙。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00多平方米,寺内大小殿堂10座,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室殿、佛母殿立于中轴线上。寺内10座殿宇内保存有宋、元、明、清大小彩塑2052座,造型逼真富有特色,有“泥塑艺术宝库”之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桥头村北侧。创建于北魏前期,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名中都寺,后毁于兵燹,碑碣犹存。宋代营葺时以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更为今名。现存殿宇与塑像多为明时遗物。寺为城堡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6200平方米,外为夯土墙壁,寺居其中,内有殿堂10余座,组成前后3进院落,以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佛母殿为中轴线,顺次排列。前院两厢配有罗汉殿、地藏殿、关帝殿、土地殿,释迦殿两侧,筑有钟鼓二楼;中院宽阔,东西两厢为千佛殿、菩萨殿、寺内有大小彩塑2052尊,完好无损者1566尊,大者高达数米,小者仅几十厘米。天王殿建于明弘冶年间(1488―1505),单檐五间六架椽,前后檐廊。廊下塑有护法四金刚,殿中央置天冠弥勒和帝释,梵王二天,前隅有四天王坐像,侧塑八大菩萨。金刚塑像骨劲肌健,眉隆目亮,威猛雄壮。释迦殿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单檐五间悬山顶,深六椽外设廊庑。殿内当心置主像释迦坐像,两侧为胁侍菩萨,四壁布有悬塑80余幅,为释迦本行故事,皆以连环彩塑艺术表现人物,山石、建筑,技艺纯熟,较壁画更饶立体感真实感;扇面墙背面塑观音渡南海至普陀山布设道场的行程场面,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气势不凡。大雄宝殿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嘉靖、万历年间修葺。单檐九脊顶,面阔5间进深4间,殿内佛坛3间,塑有三世佛、二弟子、二金刚及胁侍。佛母殿有佛像5尊。罗汉殿有观音及十八罗汉;地藏殿有地藏、十殿阎君及六曹判官;关帝殿有关羽及三国故事;土地殿有土地神;千佛殿、菩萨殿有塑像千余尊。千佛殿内明间佛坛上,塑有26臂观音,袒胸露臂,宝冠缨络,服饰华美,形象端丽,神采灵动;侧壁塑菩萨群像,上下5排;前隅窗槛塑30余供养人像,皆富写实风格。整个寺院格局对称,结构严谨;塑像林立,各富神姿,向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清陆雯豹诗云:“风尘杂踏到双林,寂静禅美见客心。梵景清香低象纬,松涛白昼起龙吟。映阶两上岩黄邑,山岫云生涧水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