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蝶节的传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双蝶节的传说分类:【风俗文化】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这是一首清代的宜兴竹枝词,它所描绘的,正是一幅当地一年一度 “双蝶节” 的风情画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是宜兴地区的“双蝶节”。相传这个节日的来历,还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瓜葛哩。 宜兴民间传说,东晋永和年间,上虞有一富家女子祝英台,小名九娘,才貌双全,长到十八岁,父母要她嫁人,她说:“儿当出外游学,求得贤士再嫁。”因此女扮男装,改称九官。游学路上,与会稽人梁山伯相遇,两人一见如故,作伴同到宜兴善巷洞碧藓岩,见这里山青水秀,花开蝶舞,就筑庵读书。两人同窗三载,诚实笃厚的梁山伯,竟不察觉英台是女子。临别之时,祝英台说家里有芳龄十八的九妹,约梁山伯三个月内前到她家会晤,当告知父母,将九妹许配给她。实则就是英台以身相许。梁山伯自以为家贫,怕到祝英台富家去,终于耽误了日期。英台父母就逼着把她许配给了马家公子。后来,梁山伯考取功名,路过祝家庄,想去拜访祝英台,便向祝家家僮问起昔日的老同学“祝九官”。家僮告诉他,祝家只有九娘,没有九官,已许配给马家公子了。梁山伯如梦中初醒,乃悟到祝九官原来是女子! 梁山伯懊悔莫及,思念成疾,不久病亡,遗言要葬在清道山下。 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马家,路过梁山伯坟墓前,叫轿夫把轿子停下,要到梁山伯墓上祭拜一别。到了墓前,祝英台失声恸哭。突然,狂风大作,巨雷大雨,轰然一声,地裂坟开,祝英台就纵身跳入坟中。顷刻之间,风和日丽,花鸟争春,彩虹万里,只见一对蝴蝶从坟中飞舞而出。传说黄色的大蝴蝶是祝英台,黑色的大蝴蝶是梁山伯。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每年阳春三月,桃李芬芳的时候,宜兴善巷洞碧藓庵附近,常常有一对对彩色大蝶,飞到这里,翩翩起舞,穿花栖草,追逐嬉戏,形影不离。宜兴父老传言,这些彩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精魂所化,他们留恋“同窗共读三长载”的幸福生活,一年一度要飞到这里来作旧地重游。于是,宜兴父老乡亲为了纪念这对在封建包办婚姻下,“不能同生求同死”,争取婚姻自由的古代青年男女,就把他们同窗求学三载的碧藓庵,改为 “英台读书处”,建起了“祝陵”。人们还把三月初一传说祝英台生日这天,称为“双蝶节”。每年到了这一天,当地男女老少都要到善巷洞的祝陵、英台读书处凭吊一番,看看满山烂漫的杜鹃花,看看飞舞花丛中的双双彩蝶,缅怀这一对古代青年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可贵精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