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反者道之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反者道之动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春秋末期哲学家老子的哲学命题。《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对“道”的运动法则的概括。对这一命题有多种解说,关键在于对“反”字的理解有歧义。一是解作向相反方面的转化是道的运动法则。与此解说相应的思想在《老子》书中多有体现,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等。这一思想接触到了对立面转化的内容,具有朴素辩证因素。二是解作往返循环是道的运动法则。对此,《老子》中也多有论述。如第二十五章对“道”的性状的描绘:“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认为“道”和万物运动变化只是一种往复的循环,则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三是解作复归返回是道运动的法则。如《老子?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万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结果,都回归到最初的根源,即复归于“道”的虚静状态。对“反者道之动”的这三种理解,实际上在老子对“道”的规定中都包含着。老子对“道”的属性规定有多义性和模糊性,“道”和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既是向相反方面的转化,又被视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最终的结果都归于“道”的根本。在老子的认识中,辩证法因素与形而上学局限同时存在。

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十四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事物向相反方向的转化是合乎规律的运动。它承认对立面的存在、依存和转化,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标志着中国古代辩证矛盾观的初步形成。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启迪了《易传》、《淮南子》等书作者和韩非、扬雄、张载、程颐、王夫之等人的辩证法思想。通常所说的“物极必反”,就是对“反者道之动”思想的通俗表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