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分类:【文化精萃】 本雅明的早期著作之一,写于1936年。1973年在伦敦出版英文本。在这部书中本雅明充分的实践了他所独创的“寓言式批评”的文艺评论方式,结合马克思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分析了波德莱尔的大量诗作。视角新颖独特。全书共分三部分:“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以及随笔集“巴黎,十九世纪的都城”。在整部书中,本雅明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以两个大隐喻:波西米亚人、游手好闲者引出密谋家、流浪诗人、拾垃圾者、醉汉、妓女、人群、大众、拱门街、商品、百货商场等等一系列具体的隐喻,以这些隐喻来说明波德莱尔的政治洞察力,其诗作所关心的主题及其所表达的内涵。并在其中将波德莱尔的作品与爱伦?坡的侦探小说、雨果的作品主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比较,指出波德莱尔与爱伦?坡及雨果所关注的相同事物中所发现的不同问题。由于所处的时代与视角不同,波德莱尔表达出对现代社会更为深切的理解与体味,从比较中体现出波德莱尔所具有的更鲜明的现代性。在对波德莱尔的系统分析中,本雅明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思想意识、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及社会发展等等观念,来进行美学分析。创造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文艺作品的有效方式。在本书中,本雅明将由《德意志悲剧的起源》中首创的“寓言式批评”的评论手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寓言式批评在评价文艺作品时独特而又深刻的视角。以一种具体的隐喻意象与某一深刻的理性思考完美的结合来暗示、表现事物本身具有的难以把握的、多层次的意义。用感性具体的寓言直接表达抽象复杂的理性概念。这一评判方式在本书中的充分运用也让人们对寓言式批评的方式及其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由于寓言式批评本身所具有的跳跃性、无过度的联系使得读者在理解这本书的内涵时非常困难。丰富的隐喻一方面使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又使人感觉晦涩难懂,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本书对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建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西方美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