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桥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桥梁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至迟到商周时期就已有桥。《史记》殷本纪、周本纪都提到“钜桥”,据考为漳水上的大桥。因漳水较阔,故推测为多孔之木桥。木桥虽易造,却不耐久。周秦以后,代有制造,但屡制屡废。西周初年又创浮桥。《诗?大明》记周文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即是临时浮舟为桥。固定式的浮桥难度较大,须经受风浪的长期拍打鼓荡。《史记?秦本纪》记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在黄河上首次搭造固定式的浮桥――蒲津桥。桥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接陕西省大荔县东境。此桥为历史上黄河第一座长桥。索桥的出现时期也很早,盛行于西南地区。战国秦蜀郡太守李冰主持造七星桥,其中夷星桥即为索桥。早期的索桥用藤条编成,稍后用竹索。汉晋时期还出现铁索桥。唐代吐蕃就建了铁索桥。举世闻名的四川泸定铁索桥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比欧洲第一座悬桥英国的云溪桥(建于1741年)早了近700年;泸定桥跨长百米,而云溪桥仅约22米,且只存在很短时间,二者未可同日而语。除了上述木梁桥、浮桥、索桥之外,汉代又发明石拱桥,这可从东汉画像砖的“裸拱”得到佐证,拱桥上画有驷马轩车,车前有骑士,桥下还有船只。《水经注》记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在洛阳七里涧上建成的旅人桥:“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说明这是一座单跨石拱桥。石拱桥虽较晚出,但因石料坚实,经久不坏,所以发展迅速,最富生命力,大江南北所在多有。东汉还发明人造建筑材料砖,因而砖石结构的拱桥亦很盛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是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此时期加强对江南的开发经营,驿路畅通,漕运发达,使造桥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出现了许多名桥,如隋匠李春首创赵州敞肩石拱桥;北宋牢城废卒发明叠梁结构虹桥;北宋蔡襄主持建成筏形基础、植砺胶固的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石梁结合浮桥开关活动式广济桥等等。宋元明清时期除继续建造桥梁外,还注意修缮与改造,也有不少名桥,如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建造永定河上的芦沟桥;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等等。这时期造桥的艺术性进一步提高,除造大桥外,还修建公私园林中的小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