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代纳西族服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代纳西族服饰分类:【中国民俗】 纳西族的服饰,在唐樊绰《蛮书》及云南、丽江的古籍中多有简略的记载。《蛮书》卷四中说:“土多牛羊,一家即有羊群。终身不洗手面,男女皆披羊皮。”从此看,在唐代,纳西族的先民“磨些蛮”已经定居,从事的是牛羊畜牧业。男女披的羊皮,属自产自制。引文中的“终身”之“身”字,疑为“生”字之误。古代许多部落的人,都是从来不洗手面的,不独“磨些蛮”如是。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说:“男子善战善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妇人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麻绳为裙。”“麻绳”,有的又写为“毛绳”。“麻绳”为麻皮搓成。“毛绳”为牛毛搓成。以麻绳或毛绳编成的裙,为纳西族历史上所载最早的裙。后来纳西族妇女所穿的百褶裙,可能源于元代。明《景泰云南图经》卷五说:纳西族“男子头绾二髻,傍剃其发,名为三塔头。妇女髻高于顶前,衣服只用麻布。”清乾隆《丽江府志略》中说:纳西族“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三塔头,耳坠绿珠,腰挟短刀,膝下缠以毡片,四时着羊裘,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缀饰锦绣金珠相夸耀。”从以上记载看,纳西族的服饰,历经唐、宋、元三朝近八百年的时间,到明、清时已基本定型。到近现代纳西族的服饰代代相承,仍保持了明、清两代服饰的基本特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