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6 于谦明军事家、民族英雄。仰慕文天祥,作《石灰吟》、《咏煤炭》等诗言志。居官勤勉清廉,“雪冤囚数百”,救济难民,修堤凿井,发展生产,作《入京诗》讽刺纳贿风。自奉节俭,住房“仅蔽风雨”。景帝赐府西华门,他以“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力辞。曾举衣袖言“带有清风”。瓦剌侵明时,反对南迁逃跑。 于谦1398—1457明中期著名将领。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年间,因奏对时声音宏亮而流畅,深得宣宗喜爱,先后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而巡抚河南、山西,平反冤狱,赈济灾荒。英宗初年,深得辅政的杨士奇、杨荣、杨溥的依重。后因忤王振之嫌下狱三月,误解得释,任大理寺卿,复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三年(1448年)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也先入侵,七月十六日,王振挟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北征。兵部尚书邝埜随征,于谦留部理事。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群臣集议战守之策时,翰林侍讲徐理力主南迁,遭到于谦的坚决反对:“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南宋渡事乎”。朱祁钰委战守重任于他,不久晋为兵部尚书。他就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战备的措施:调兵赴京师守卫,移通州(今通县)仓粮入京师,惩治王振余党,遣将镇守重关。十月,也先入犯京师,于谦分遣诸将率兵二十二万列阵九门之外,悉闭诸门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他一方面挫败了也先挟英宗议和的阴谋;另一方面组织军民先后在德胜门、西直门、彰武门击退了也先的进攻。经过五天的战斗,也先拔营北遁,于谦派兵追击,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加少保。接着于谦拥立朱祁钰即帝位,同时采用“团营法”,整饬京师。不久也先议和,送朱祁镇。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十八日逮捕于谦,并被枉杀。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明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永乐十九年 (1422) 进士。正统十四年 (1449)秋,瓦刺也先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于谦与兵部尚书邝埜极谏不可。土木之变后,擢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拥立郕王即帝位,是为景帝。于谦力主抗击也先的入侵,认为“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明史》 卷170)。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于谦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迎敌,大败也先。景泰元年 (1450),景帝从于谦议,迎还英宗,称上皇。八年,景帝病重,石亨、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废景帝仍为郕王,拥英宗复辟。于谦也以谋逆罪被杀。后昭雪。有《于忠肃集》。 于谦1398~1457明政治家、诗人。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出身世宦,永乐19年(1421)中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之久。他为官清正廉直,饶有政绩。英宗正统14年(1449),蒙古瓦刺军部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大败明军,虏去英宗。英宗弟郕王监国。于谦由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他力挫南迁动议,筹谋保卫京城。景泰帝立,敕其提督军马。也先逼京师,他亲自督战,打退也先,使国家转危为安。论功加少保,点督军务。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以 “大逆不道,迎主外藩” 罪杀于谦,享年60,弘治初赠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北京、杭州、河南、山西等地均建有祠庙以祀之,其作品后人编为 《于忠肃公集》十三卷。 于谦1398—1457明大臣、诗人。谥忠肃。诗多忧国爱民之作,质朴无华,刚劲清新。其《石灰吟》诗颇有名。有《于忠肃公集》十三卷。参见“历史”中的“于谦”。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他拥立景帝,并击退瓦剌军。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夺取帝位,以谋逆罪将其杀死。万历年间追谥忠肃,有《忠肃公集》。参见“文学”中的“于谦”。 于谦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号节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史。永乐宣德间巡察西南、江西等地,平反冤狱,为民除害。宣德五年(1430)升为兵部左侍郎,在巡抚山西、河南期间,赈济灾荒,安抚流民,发展农业生产。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瓦剌军进逼北京。他力排弃京南逃、迁都南京的主张,力主坚守京师,得到英宗之弟监国郕王朱祁珏的支持,被任为兵部尚书。旋拥立朱祁珏为帝,积极备战。瓦剌军临城下时,节制各路将士,英勇抵抗。当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英宗威逼明军时,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率京城内外军民击退了瓦剌军,保卫了北京,加爵少保。景泰元年(1450),也先释放英宗归朝。八年(1457)正月,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及徐有贞等趁景帝病重,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于谦被诬为“谋逆”遭杀害。成化元年(1165)宪宗为其平反,后赐谥肃愍,又谥忠肃。善诗文,著有《于忠肃集》。 于谦1398~1457明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历任山西、河南等地巡抚,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官至兵部尚书。土木之役,英宗被俘,蒙古也先率军进逼北京,他拥立景帝,并亲自督战,击败也先,终使国家转危为安。英宗复辟,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罪被诬杀。万历间始昭雪,追谥忠肃。有《于忠肃公集》。工诗,多为忧国爱民之作,风格朴实无华,刚劲清新,于明初“台阁体”风靡之际卓然自立。其名作《石灰吟》托物咏志,精神凛然,至今为人传诵。 于谦明代军事家。生于1398年。1421年中进士。1428年巡按江西,有德政。1430年升兵部右侍郎,在山西、河南推行改革。1441年被诬陷下狱,得地方吏民保举。1449年瓦剌军南侵,俘明英宗。于谦力主抗战,任兵部尚书,率军22万在北京城下打败瓦剌。又于1450年改革军制。1457年正月,以谋逆罪被杀。1489年平反。有文集13卷传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