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文经学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文经学派分类:【传统文化】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与今文经学派相对而言。古文经是指战国时代用东方六国文字(籀书)书写的儒家经典。汉代的古文经有三个来源:一是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逸礼》;一是流传于民间的《毛诗》及费直和高相所传的《易》;一是秘府所藏的《周官》和《春秋左氏传》。古文经在西汉时没有设立博士。王莽时曾立《周官》、《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五家古文博士,在东汉初年即被取消。古文经学派按照《六经》产生时代的先后为之排次,其次序是:《易》、《诗》、《书》、《礼》、《乐》、《春秋》。在古文经学派看来,《六经》是孔子所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史料,而孔子则主要是一个史学家、教育家。且认为“六经皆史”,他们研究和传授《六经》,主要遵循孔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原则,讲求“实学”,着力于研究经籍中的名物训诂。它的经说迷信的成份较少,学术价值较高,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字学的研究与传授。古文经学派在政治上有复古倾向,反对迎合世务。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一起,直接作用于汉代的经学教育,并产生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以及学风和士气,如汉代问难论辩学风的形成、“通经致用”原则的盛行以及兼容各科的教学内容等等。自西汉末年始,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为了争夺儒学正统的地位,双方互相攻讦并进行激烈的论辩,其中比较大的争论有四次,到东汉末年,由郑玄杂糅了今、古文两派学说,“今古文之争”方告结束。总的看来,古文经学盛于东汉,六朝、隋、唐经学,由于重视郑学,古文经学影响较大。清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派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说明,用于古籍整理及语言文字的研究,取得较大成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