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文辞类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文辞类纂

分类:【文化精萃】

散文选集。清代姚鼐编选。七十五卷。选录《战国策》、《史记》、西汉东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等人所作散文辞赋共722篇。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间有附类。以桐城派的主张为选录的准绳,派别之见十分明显。选录范围不广,《左传》、《庄子》、《国语》、《孟子》等散文名篇均未选入,汉魏六朝骈文也排斥在外,未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被桐城派奉为范本。但书中评语与注释简洁得当,考订仔细。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便于初学。有世界书局排印本及中国书店复印本。

古文总集名。清代姚鼐(nài耐)编,75卷。选取战国至清历代古文辞赋,分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凡13类。每类前有序言,略述文体特点源流;书中有评点,皆宣扬桐城派文学观点。其后王先谦编有《续古文辞类纂》34卷,黎庶昌编有《续古文辞类纂》28卷。

桐城古文的“权威选本”。因其兼收古文和辞赋,故称 “古文辞”; 因其分类编排,故称 “类纂”。《古文辞类纂》是中型选本,全书选录先秦至清代七百七十四篇文章,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一类都有小序说明这一文体的源流演变,每一篇文章都有评点。编选者姚鼐 (1732-1815)是清代桐城古文的大师,这部《古文辞类纂》就是体现 “桐城义法” 的范本。“义法”是桐城祖师方苞所总结的古文秘诀,“义”是指要言之有物,“法” 是指要言之有序,什么叫 “有物” 和 “有序”,以及姚鼐归纳的 “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阳刚阴柔”等,这些问题就是 《古文辞类纂》要通过具体的范例来阐明的。《古文辞类纂》 的特色就在于其鲜明的 “派性”。选录的重点在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等人的作品,而对魏晋南北朝作家 (辞赋除外) 及南宋、元代、明初中期的作品一概不予选录,明清两代只选归、方、刘三家。显然,选编者的目的就是体现出 “桐城义法” 一脉相承的 “文统”。客观而论,尽管《古文辞类纂》 有这种或那种缺点,但还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古文辞类纂》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姚鼐编成此书后,并未刻印,但其弟子竞相传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当嘉庆二十五年 (1820) 首次刊刻时,姚鼐已经去世五年。近代许多名家不但熟读此书,而且有非常精彩的评点。民国年间上海刊行的 《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就广泛收集了这些评点。《古文辞类纂》 的流行,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也证明桐城派的理论主张有相当的市场。晚清王先谦和黎庶昌分别编有《续古文辞类纂》、民国年间蒋瑞藻编有《新古文辞类纂》,可见其影响深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