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于越官名。辽国置。无职掌。《辽史·国语解》: “于越: 贵官,无所职。其位居北、南大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 于越官名。遥辇氏末期始见于史籍。辽建国前,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曾任此职。神册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迭剌部夷离堇耶律曷鲁以请上尊号功,为阿庐朵里官号。终辽之世,任此号者仅十余人。耶律曷鲁、屋质、仁先有三于越之称。为辽尊官,无职掌,犹如南面官之三公。班秩居北、南院大王之上,非有大功德的贵官不得授任。授任者大抵另有要职。归附于辽的西北某些民族、部落,亦有授此官名者。 于越❶亦作“於越”, 也称“大越”、“内越”。中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分布于今浙江沿海一带, 即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统治的区域。其来源说法不一: 一说为夏少康庶子无余之后;一说姓,与楚同源;一说是当地土著,为少数民族之一。《淮南子·原道训》说: “于越生葛絺”。以农业为主,擅种水稻。冶炼铸剑盛名。春秋末年,常与吴人战。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勾践灭吴国, 称霸江淮。后国力渐衰,传至六代王无疆,于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为楚所并。“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 服朝于楚。”其后人即秦汉时的“闽越”和“东瓯”的一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