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民俗文化遗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民俗文化遗存分类:【中国民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的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满、锡伯、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族。除满、锡伯、达斡尔等族从东北迁来,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族从俄罗斯和中亚迁来,其余民族都是古代许多民族在新疆这块土地上长期融合的结果。他们的民俗文化也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并留下了众多的遗存。 据考古资料研究,新疆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居民活动,留下了他们生产生活的用具,如器皿、陶器、服饰及工艺图案等,展示了原始社会晚期的民风民俗。 在考古发现中,第一类是以出土的大量细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这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哈密县三道岭、七角井,乌鲁木齐县柴窝堡,吐鲁番的阿斯塔那、雅尔湖等地。这些遗址中发现有修琢精致的柳叶形、桂叶形及三角形的矛、镞,还有锯形剥削器;陶器全为砂质陶,器形有圆底钵、筒形杯及瓮罐之类。第二类是以比较大的磨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这类遗址在喀什、阿克苏的一些县均有发现。石器工具主要有石刀、石镰、石斧、石杵、磨盘、石纺轮等。第三类是以出土彩陶器为重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在哈密、伊吾、巴里坤、鄯善、吐鲁番、库车、皮山、奇台、木垒均有发现。这些遗址表明,新疆当时的居民以狩猎、游牧经济为主,并有部分原始农业。 在哈密五堡乡水库附近发现的墓葬区,由于气候十分干燥,死者的衣服大多未朽。死者头戴尖顶毡帽,穿毛皮大衣,着长筒皮靴或高?皮靴。女性、小孩靴上附有铜饰,贴身衣服为各色毛织物。 ① 从当时的服饰习俗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人们为了御寒,利用动物的皮毛做成衣物。靴上的铜饰,一方面说明当地已有冶铜业,另一方面表明了人们的工艺水平和装饰审美观念。 在北疆,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很多岩画,主要分布在昭苏、特克斯、托里、巩留、霍城、温泉、尼勒克、额敏、裕民等县。这些岩画的年代应在秦汉以前。在裕民县发现的一处岩画中,岩石上刻有一牧人,四周有牛、羊、马等动物,不远处还有一个形如棚圈的房子,栅栏内有一条狗(或许是狼),较远处有一骑马人。 ② 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这处岩画表现了当时北疆居民畜牧业生产活动的情景:牧民们已有了较固定的草场;牲畜主要是马、牛、羊;建有棚圈,以备雨雪天集中牛羊或接羔、喂养幼畜;远处骑马人表明了马是草原上重要的交通工具。棚圈中有狗,表明在2000年以前牧民已有家犬;若是狼,则表明了牧民捕杀草原上的狼,保护羊群。 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艾里肯摄) 北疆地区的多处岩画,艺术地展现了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北疆地区早期牧民生产、生活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表现了新疆地区秦汉以前的民间石刻工艺美术水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