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礼三叩九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礼三叩九拜分类:【风俗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界。我们的祖先早在上古时期就规定,迎客入门,讲三揖三让。揖让三次才到阶,再彼此谦让三次而入座。“事不过三”,人们常说的三叩、九拜就是古代礼仪中的最重礼节了。大约都是用于对天、地、君、亲、师的至诚礼拜。 三叩中的“叩”指的是叩头(磕头),行礼时伏身下跪,双手扶地,以头叩地而拜。这是一种比较隆重的礼节。通常为晚辈对长辈,下对上的礼节。一般一叩而起。当然也有平辈之间用作大礼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举行结拜仪式时就用了三叩。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宣布取消跪拜礼而代之以鞠躬。如今在一些重要场所三鞠躬也成为了隆重的礼节。 其实叩头是出自九拜礼俗中的“稽首”和“顿首”。《周礼?春官》:“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顿首”为头叩地则抬起,如以头叩物状,故又称叩头。通常是一种晚辈或地位低者对长辈或地位高者的较隆重礼仪。后多并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作为一种敬语出现。一般写信开头即用“××顿首”,也有的首尾并用或只用于末尾署名之后。如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就是首尾并用:“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稽首拜,头至地也。”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礼。”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手在膝前,头在手后。是跪拜礼中的正拜。《书?舜典》:“禹拜稽首。”稽首是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是下对上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 “空首”是九拜中的第三位。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 是上答下的一种礼节。 “振动”,是九拜的一种。行礼时,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有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以上四种再加上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总称为九拜。《周礼?春官?大祝》注:“吉拜,拜而后稽颡”。拜时光空首、后顿首,非三年之丧,行此礼。 “凶拜”,是指遭父母丧时的礼节。一般用稽颡礼,以额触地叩首,长时间不起。稽颡亦有用于请罪投降时,以示自己的惶恐。 关于“奇拜”,有三种说法:一为拜时先屈一膝为雅拜;一为持节,持戟拜,身倚之以拜;一以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也有两种说法:一为再拜,一为持节拜。 “肃拜”亦称手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点地再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礼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三叩九拜始于周代,以后相沿成俗,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应用相当广泛。孙中山宣布取消跪拜礼以后,对人皆不跪拜。但至今对某些偶像、亡灵礼拜时仍有跪拜礼残留现象出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