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叫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叫茶分类:【中国民俗】 旧时黄岗地区停棺期间(1~3天),要请道士封梓。道士进门,洗手烧香,用皮纸给死者封包袱(钱袋)、写表文,向天界、地府报告死者籍贯、姓名、生卒时间及平生要事。准备停当,击鼓奏乐,上三牲供品,唱读荐之书,随后按照尊卑、亲疏次序宣读祭文。按罗田俗,接唱十二月《散花词》,调子悲哀婉转,边唱边绕棺抛纸花。唱词有:“七月里什么花轻飘飘下?什么人造药酒醉坏何人?七月里早稻花轻飘飘下,有杜康造药酒醉坏刘伶。”“十月里什么花严霜摧打?什么人送寒衣哭断长城?十月里有百花皆遭霜打,孟姜女送寒衣哭断长城。”唱罢,送包袱到村外烧化,撤祭,“封梓”(即盖棺)。封了梓,哭丧者集于棺前。哭声与道士的唱声呼应。道士高唱,哭者低泣;道士停唱,哭者放声。除了活人哭,还想象死人也“哭”。故谓“哭望乡台”。俗谓,人死三日,灵魂尚未入冥府,还会想念家乡而站在“望乡台”上啼哭。既哭,口必干,想喝茶。因此,罗田、麻城、红安人摆茶于门外,供其“自饮”。黄梅、广济俗,是夜孝子捧茶出屋,家人及邻人跟随,绕村三周,边走边喊:“某某回来喝茶,莫在路上买茶喝!”从者呼应,此称“叫茶”。同时用竹根与桐木棒制“哭丧棒”。棒之一端裹麻布,缠红、绿、白三色纸条。白代孝子,红代孙子,绿代重孙,共同表示子子孙孙福荫长庇。出殡时,死者亲属戴孝,举“哭丧棒”随之,棺落地,插棒于坟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