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基与台的文化亲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台基与台的文化亲缘分类:【传统文化】 古人云,“四方而高曰台”。(《尔雅》)四方,指台的平面, 高, 甲骨文写作 或 。《说文》:“高, 崇也,象台观高之形。”高这个字是台的象形。 中国先秦之世,有所谓“灵台”。《诗经》有“灵台”一诗,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孟子》亦云:“文王以民力为台,”“谓其台曰灵台。”这灵台“孤立”于野,“高二丈,周回一百二十步也”(程大昌《雍录》卷一引)。《释名?释宫室》云:“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持也”。台是一种“孤高”“自持”之筑。这种“灵台”自有台基,以土石为基。故 《老子》云: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这种台所以称为“灵台”,是因为上古中华初民智力初开,他们企求昊天上帝之保佑,具有天人感应的原始巫术与原始宗教观念,所以筑高台以呼唤昊天之神,灵台之“灵”表达了台筑的原始神秘意蕴。筑台以观天,台是人们与上天这一超自然力量、偶像的观念上的沟通与 “对话”。《新序?刺奢》说: “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陆贾《新语》说;“楚灵王作乾厍之台,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中国上古有所谓土圭,圭者,累土为之,这是台。汉代及先秦春秋、战国之时,有观星台、观象台,汉有灵台、柏梁台、渐台、神明台、通天台、通灵台等等,大凡都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一种神秘建筑文化现象。 灵台之建造,既是天人感应的产物,也是山岳崇拜的象征。古人见山峰插云,以为通天有路,山体巨大,岿然不动,这些都是神化山之自然属性而衍生的山岳崇拜文化观念,成为与天人感应相应的建造灵台的文化始因。比如,古人对昆仑是很崇拜的,对五岳也如此,认为昆仑是天柱,有天神居住,所以建高台以象之。 随着天人感应、山岳崇拜观念的日趋淡薄,汉代之后,灵台的建造热情渐渐冷却,后世之观天台、观星台、观象台虽然一直并未绝迹,但毕竟已属少见。(图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建造灵台的文化观念与动机依然不绝如缕,关于坚固不摧、崇高神圣的文化内容渗透在中国建筑的台基文化之中。 图二 河南登封观星台 (1276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