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士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士肚分类:【文化精萃】 清代文学家。本名士祯,因避雍正(胤祯)讳,作士正,字子贞,一字贻上,号阮亭,任职扬州时,喜太湖渔洋山之景,遂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补殿试,中二甲,明年授扬州府推官,任职内,广交文士,颇有政绩。康熙三年(1664),升礼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因其“诗文兼优”,由部曹转词臣,授翰林院侍读,迁国子祭酒,转少詹事,迁充经筵讲官,并国史副总裁。康熙三十八年(1699)迁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与废太子胤甸作诗唱和,以王五案失察瞻徇,革职回归故里,专事著述。死后门人私谥“文介”,后朝廷补谥“文简”。少年即有诗名,曾与诸名士会饮济南湖太水上亭,结“秋柳社”,作《秋柳诗》,与朱彝尊齐名,称“南北两大诗人”。28岁以诗拜钱谦益,钱对其诗备加赞赏,并为之作序。中年受宋代诗人严羽“妙语”说影响,倡“神韵”说。据《四库全书提要》说:“……诗自太仓、历下以雄浑博丽为主,其失也肤;公安、竟陵以清新幽渺为宗,其弊也,滞而不灵,直而好尽,语录史论,皆可成篇。于是士肚等全申严羽之说,独立神韵以矫之,盖亦救弊补偏,各明一义。”神韵说在理论上继承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主张,在创作上取法唐王维、孟浩然一派小诗,平淡、自然、超脱、隽永,因辑唐王、孟以下421人诗为《唐贤三味集》。一时天下文士响应,名流弟子不下数千人,士祯亦名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下至委巷小说,如《聊斋志异》之类,士肚偶批数语于行间,亦大书‘王阮亭先生鉴定’一行,弁于卷首,刊者梨枣以为荣。”海内能诗者多出于门下,士肚因主持诗坛风雅五十年。但神韵说囿于“超妙”、“味外之味”,不免流于浮响,失于空泛。纵观士肚之诗作,早年清丽、圆润、蕴藉委婉,中年后转为苍劲。但题材狭小,多写身边琐事,山水风光,无遗世大作,论者比之为“华严楼阁”、“诗中无人”。著作诗集有《带经堂集》九十卷,另有《池北偶谈》、《渔洋诗论》、《五代诗话》、《居易录》等多种著作,均传于世。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