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军民抗击日军割占台湾的作战。

当年三月,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清廷同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日本。消息传出,举国激愤,反对割让台湾,主张继续抗战。四月底,台湾士绅以全台居民名义,掀起保台活动。但清廷无视民意,仍令署台湾巡抚唐景崧等官员内渡,并派员与日方办理割让手续。五月,日军侵占基隆、台北、淡水等地,并在台北成立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为首的日“台湾总督府”。

台湾北部沦陷后,台南绅民公推刘永福领导抗战。刘永福时为帮办台湾军务,受台民重托后,周密部署台中、台南战守,以黑旗军2万余人,守旗后(今高雄)至台南一带海口及内陆要地;以各地自动组织起来的义军及清军一部,守大湖口(今湖口)、新竹、苗栗一带,抗击日军南侵。

五月下旬,日军3000多人,分东西两路南犯大湖口、新竹。新竹、苗栗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率部顽强抵抗后撤离新竹。闰五月十七日夜,义军分三路反攻,因消息走漏,未能成功,姜绍祖被俘后自杀。义军退守台中尖笔山。不久,日军攻占尖笔山、苗栗,渡大甲溪南侵,黑旗军乘其不备,突起猛击;日军主力过大甲溪,义军退守彰化。初八日,日军攻彰化东侧的八卦山,各路义军3600多人同敌展开激战,吴汤兴英勇战死,八卦山失陷。日军相继占领彰化、云林、斗南、大莆林(今大林)后,直逼嘉义。七八月之交,刘永福曾组织反攻,收复部分失地,并围攻彰化,但因清廷封锁台湾,断绝粮饷,致使义军久攻不下,且伤亡日增,处境更加困难。

八月中,日本援兵抵台,组成“南进军司令部”,以4万兵力分三路进攻台南:一自彰化经嘉义向台南,一在嘉义西侧布袋嘴登陆沿海南趋,一在枋寮登陆北向。彰化日军分三股南侵,均遇义军顽强抗击,近卫旅团长山根信成和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相继毙命。二十一日,日军陷嘉义,义军节节阻击,徐骧在曾文溪激战中壮烈牺牲。九月下旬,布袋嘴、枋寮日军,南北夹攻台南,城中粮弹告罄,守军溃散。刘永福见大势已去,内渡厦门。十月初四日,日军入台南。中旬,日方宣告占领全台。

此战是在清廷官员撤离台湾后,由刘永福及台湾义军首领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等领导下自发进行的,历时5月余,战绩可观,前后共毙敌4800余人,伤2.7万人。之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过,显示了台湾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