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湾少数民族村落的公廨组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台湾少数民族村落的公廨组织分类:【中国民俗】 台湾少数民族中的卑南人、布农人、平埔人、曹人和东部海岸的阿美人、山地的排湾人都有公廨组织。“公廨”即村社组织,公廨又分为单公廨和多公廨。一个村社有一个公廨为单公廨,多公廨是一个村社有几个公廨,以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总公廨。公廨会议是村社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凡是村社中的大事,如决定战争、祭祀、媾和、防卫、狩猎、修路、审判等,都要经过公廨会议的通过,然后交村社的领袖去执行。 台东县延平乡桃原村的布农人部落旧址 平埔人的政治组织采取委员制,选协议委员12名,有事则开委员会协议,但委员会议定之事或命令,须经过公廨开村民大会议决,如通过,则依委员会之议执行;如果没有通过,则由公廨另开村民会议决议。鲁凯人凡涉及全部落的大事,由政治领袖(社头)在公廨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据讨论内容不同,又分为祭仪会议、防卫会议、出征会议、狩猎会议等。公廨会议由军事领袖主持,讨论青年训练、选举战争领袖、防卫等问题。布农人的军事领袖,在平时为公廨的领袖,战争时则是部落的最高指挥者。阿美人有些社以部落领袖会议为部落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在马兰社则以头目制与公廨领袖制并行,旧习惯部落中的事务仍由公廨领袖主管,重要事务则须经部落领袖会议(部落领袖和各年龄级领袖均参加)、高级领袖会议(各部落领袖参加)、村民会议(全体入社男子参加)、战争会议(由军事首长邀集各公廨的军事领袖参加)等讨论决定。卑南人南北部各有1所少年公廨,3所青年公廨。南北6所青年公廨分属6个氏族,由氏族首长领导。公廨为教育训练和集体行动指挥机构。后来六个青年公廨合并为南北各一个,以北部青年公廨为全村社的总公廨,总公廨附近设有青少年操场等设施,一切村社祭仪均以总公廨为中心,同时公廨又是集体财富和活动的中心。全社渔区均属于总公廨,渔获品三分之一要交给总公廨。不设公廨的雅美人,各社有聚落长老,聚落长老为聚落中受人尊敬的高龄长者,是聚落中传统承认的社会权威。聚落中的大事,由长老中最年高的长老,召集长老会议讨论决定。 台湾少数民族各村社的领导人选举,各有不同的情况。平埔社设有正副土官和各分公廨(管事头目也称公廨),社中有事,由他们集众开会讨论决定。平埔人各社有由社众推选的正副土官各一人,土官虽有领导的责任,但平时与社众无异,社内有事,负责召集社众于公廨讨论决定。曹人设有首长、司祭、军事领袖、刑官、外交官等,首长由强大氏族长老担任,司祭从诸长老中选任。刑官、外交官则由首长提名,由部落会议通过任命。雅美人虽设有村社首长,但传统上承认聚落长老为社会权威,以年龄最大的长老为聚落首长,有事时召集长老会议讨论决定。阿美人各社有10~12名部落领袖,组成领袖会议,作为最高决策机构,选一人为部落首长,被选首长条件是勇敢、负责、公正,有指挥能力,善言辞,善渔猎,熟悉历史和习惯。 九族文化村中的排湾人村落旧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