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湾少数民族民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台湾少数民族民歌

分类:【中国民俗】

台湾少数民族早期民歌的原始情况,现在只能从早期一些史料中查获,如《台湾纪略》(1685年)及《番社采风图考》(1747年)。日据时期,日本人出版了一些与高山族音乐有关的文献,如小池生的《番人与歌谣》(1898年)、《台湾土番的歌谣与固有乐器》(1907年),田边尚雄的《台湾音乐考》(1922年)及《第一音乐纪行》(1922年),一条慎三郎的《阿美之歌》(1925年)及《排湾、布农、泰雅之歌》(1925年),竹中重雄的《台湾番族音乐的研究》(1932),佐藤文一的《关于排湾族的歌谣》(1936年)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黑泽隆朝的《台湾高砂族的音乐》,将高山族民歌内容分为七类二十二项,由此可看出台湾少数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唱歌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祭仪、耕作、打猎、恋爱、饮酒甚至连出草(当时一种猎取人头的习俗)都要唱歌。这些歌因内容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不同,唱歌时的形式技巧也是不同的,有男声合唱、混声合唱、女声轮唱、复音形式唱法、独唱、齐唱等。

日据时期邹人合奏图

20世纪60年代始,台湾发起了“民歌采集运动”,少数民族的音乐成为重点调查对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史惟亮对阿美人复音音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代表作如《阿美族民歌的分析》(1966年)、《台湾山地民歌调查报告》(1967年);许常惠整理挖掘了大量的台湾少数民族音乐资料,并培养了一批研究台湾少数民族音乐的人才,于1966年录制了《台湾少数民族―――劳动与爱情的歌》、《泰雅族与赛夏族民歌》。其代表作如《台湾高山族民谣》(1976年)、《台湾山地民谣》(1978年)、《多姿多彩的民俗音乐》(1984年)。吕炳川将房子卖掉筹措经费,到台湾少数民族家中考查音乐,于1966年到1977年录制了《台湾山胞的音乐》等,并提出了高山族歌谣的分类法。代表作如《台湾土著之乐器》(1974后)、《台湾土著族音乐》(1982年)。史惟亮、许常惠、吕炳川被称为台湾音乐开拓期的三个主要人物。根据有关学者对台湾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可得知台湾少数民族音乐概貌和特点:

第一,歌唱形式的差异性。因区域不同、族群不同而呈现出文化不同,因此台湾少数民族歌唱形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差异极大。据许常惠统计,有四类十一种,即:(1)单音唱法。①朗诵唱法(特别是雅美、排湾等部族);②曲调唱法(阿美、泰雅、曹等部族);③对唱法(泰雅、雅美等部族);④领唱与和腔唱法。(2)复唱法。①五度或四度平行唱法(布农、赛夏等部族);②顽固低音唱法(排湾、鲁凯、阿美等部族);③轮唱法(泰雅人);④自由对位唱法(阿美人)。(3)和声唱法。①自然和弦或泛音唱法(布农人);②协和和弦唱法(布农、曹等部族)。③异音唱法(雅美、排湾、鲁凯等部族)

第二,歌唱内容的广泛性。台湾少数民族个个都是唱歌的能手。从五六岁到八十多岁,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唱歌。据《台湾省通志?同胄志》载,少数民族民歌共有七大类:(1)祭祀类。如祭颂祖先与神之歌、种粟歌、收获感谢歌、狩猎祈祝歌等。(2)仪典歌。如未成年之歌、成年仪式之歌、结婚仪式之歌等。(3)劳作歌。如狩猎歌、农耕歌。(4)祈求类。如祈雨歌、退散病魔之祷歌等。(5)饮酒歌类。如欢迎客人之歌、介绍客人之歌、饮酒歌、联欢歌等。(6)恋爱歌。如恋爱问答歌、结婚之歌。(7)叙事类。如叙传说与故事歌、叙战功之歌等。台湾少数民族的歌唱是人类生存过程的一种反映,表现出一种强烈而淳朴的生命力,因此也有人类学家将之分为三大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农耕歌、狩猎歌、捕鱼歌等。二是人与超自然的关系。如驱魔歌、祈愿歌、诅咒歌等。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恋爱歌、欢乐歌、婚礼歌等

第三,歌唱特色的复杂性。台湾少数民族中各族歌唱绝不雷同,各有特色。据许常惠分析,其各自特色如:泰雅人的基本音组织有:三音组织(在小三度上或下方加大二度)、四音组织(在小三度上加大二度),以单音唱法为主。赛夏人的基本音组织有:三音组织(在小三度上方加大二度及三音组织之重叠成五声音阶)、三音组织(在完全四度上加大二度及三音组织之重叠成四声音阶),其祭奠歌以巧妙的押韵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布农人的基本音组织以自然和弦组织为主,有五度(或四度)平行的唱法,以团体歌唱为主,其祈祷小米丰收的祭奠歌为代表作。曹人基本音乐组织为协和和弦组织。歌唱包括单音与和声唱法,丰年祭中的祭祖和迎战神的典礼歌为代表作。排湾人基本音组织有:四音组织(do、mi、fa、so1)、五音组织(do、mi、fa、so1.la),两者都有半音。歌唱时除了单音唱法外,还擅长于复音唱法中的顽固低音,以庆祝仪式的团体歌为其代表作。鲁凯人音乐与排湾人音乐大体相同。阿美人基本音组织为声阶五音,擅长于单旋律曲调唱法,单音唱法的全部形式、复音唱法中的自由对立为其特点。卑南人基本音组织是五声音阶,歌唱只有单音唱法。雅美人基本音组织有:二音组织(do、re)、三音组织(do、re、mi),演唱方式大部分属于单音唱法中的朗诵形式,其庆祝工房落成的叙述歌是代表作。

不同地区和族群产生了不同歌唱方式,其单音唱法,又可分为应答唱法(主唱者每一句歌调,众人复唱之)、朗诵唱法(以狭小音阶朗吟故事)、民谣型唱法(反复演唱一定旋律)。其平行唱法,指在男声旋律上,女性以相差五度或四度唱平行旋律。和声唱法又可分为谐和音唱法(无歌词,以母音合唱,有完全四度、五度或三度者)、自然合音唱法(以泛音第三、四、五、六为主干之大三和弦内之和音唱法)、自由合唱(由自然和音唱法变化者)。

高雄县桃源乡布农人的“八部合音”

第四,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台湾少数民族同一族群表现同一内容的歌,往往因表现手法多样性而使民歌更加绚丽多姿。如歌颂赞美家乡的民歌,因表现手法不一样而风格也有所不同。同为赞美太鲁阁的民歌,《太鲁阁之歌》与《我家》就不太一样,前者亲切欢快,后者凝重庄严。同是表现歌颂那鲁湾,《黑森林》与《山地好》也不太一样,或委婉深沉,或豪迈奔放。同是情歌,其表现手法是多元性,如《卑南情歌》、《山地情歌》与《凉山情歌》就不一样,或抒情,或缠绵,或急促。同是表现与朋友告别,《再见》、《朋友即将远去》与《朋友,勿忘我》,对感情的抒发,或直截了当,或委婉反复,或干脆利落。同是男女间诉衷肠,《心上人》以乞求口气反复叮嘱,再三表白;《站在高冈上》则居高临下,以青山白云为背景,大气磅礴,表现出相爱是理所当然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