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湾少数民族舞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台湾少数民族舞蹈分类:【中国民俗】 台湾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会舞蹈,而且跳得多彩多姿。他们通常在祭祀喜庆之时连续几天以歌舞庆祝或祈福,歌舞的形式因族群的风俗习惯而不同。他们用歌舞表示劳动生活的辛勤和欢欣,对丰收的喜悦和祈求,对幸福美好的期望和向往,对爱情的愉悦和追求。 排湾人的舞蹈多在饮宴时举行,或为祭祀时舞蹈。舞蹈在户外举行,男女老少均参加。男女相间交叉牵手,或女性牵手围成圆圈在内,男性在外。舞群或是圆形,或是开口圆,或弧形,或螺旋形,顺着时针方向进行。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多以下肢跳动为主。其《狩猎舞》是由男性舞者摆成一横排,以写实的动作表现狩猎时的机警与攻击。动作时间的变化,身体水平的变化,动作量感与动作质感都以适当的动作来协调。排湾人舞蹈的唯一禁忌,是不可在清晨进行。 赛夏人最盛大的祭礼是矮灵祭,以往连续五天,如今改为三天,祭奠以歌舞为主。歌舞者除本族群外,还欢迎外来的人参加。歌舞时出入队伍自由,可以随时插入舞群,也可以随时出队休息。参加者常有数千人,通宵达旦。整个祭仪过程中边唱祭歌边进行舞蹈,舞蹈动作有走步、跑步、侧踏步、前后跃步等。舞步与日常生活中之舞蹈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在速度、力度及舞者的态度上有不同的变化。在舞蹈时臂铃随着动作发出有节奏的强弱、停顿或持续的声音;有一人肩负着肩旗,在场中央穿梭,指挥舞蹈的进行。舞蹈向反时针方向,以单行开口圆形进行为多,便于向圆心跑步、冲刺或退出,有时也取蛇形进行。 苗栗县南庄乡赛夏人舞蹈 泰雅人为抒发感情,或为集体欢乐,或为表示爱情而舞蹈。但播种祭、收获祭、祖灵祭则不举行舞蹈。其舞蹈动作的特征是:下肢有走、跑、举足跳步、双足跳踏、蹲等动作;上肢有牵手、不牵手、摆动两臂、摆手、手持耳垂等动作,躯干或前倾或后仰,两臂有向侧面移动的动作。同一舞蹈动作可配多首歌曲,舞蹈结构为二段式A、B之反复。 鲁凯人个性开朗,富幽默感,每个人都是歌舞的能手。鲁凯人文化长久受到排湾人的影响,因此其社会结构、祭祀仪礼,尤其是舞蹈方面与排湾人有共同点。舞蹈的空间结构完全相同,舞步也多类似。其男性跳的《狩猎舞》,边歌边跳,歌声雄壮,动作写实,好似在原野上追捕猎物的狮子。其舞步与排湾人相同,只是臂部动作有所不同。女子出嫁时,先由年长的妇女在屋内唱歌赞颂女方的家世,出嫁女也边唱边哭,若干少女则在庭院中围成圆圈边唱边舞,另一个男子站在女家屋顶上拿着烧菜锅,一边敲锅底一边唱歌,直至新郎背负新娘走出家门为止。 阿美人有两个最大的礼仪,一是丰年祭,一是男性的成年礼。丰年祭连续三天歌舞。第一天迎神,男女盛装歌舞通宵达旦;第二天整天歌舞,歌舞者可自由插入舞队,也可随时离队休息;第三天下午送神,继续歌舞至傍晚。歌声轻松愉快,舞蹈动作显现出高度的活力,颇能撼人心魄。舞蹈动作以下肢为主,有走步、跑步、转、蹲等,上肢动作较少、躯干水平变化,最常见的是中水平,也有高、低水平的变化。舞蹈空间结构通常是开口圆、圆、同心圆、蛇形。舞蹈进行方向顺着反时针方向进行,有前、后、斜前、斜后等形式。舞蹈结构有二段式、三段式,但大部分以同一舞步配合乐曲,反复进行。 台东县卑南乡卑南人舞蹈 卑南人舞蹈,有女性舞蹈,男性不参与,但大部分舞蹈为男女混合同舞。舞步有走步、跑步、单足跳步、侧踏跳步、前踏跳步、侧踏并步等,可配合任何歌谣,如《凯旋歌》、《童歌》、《感谢来客赠物之歌》、《猴祭歌》、《葬礼悼歌》等。依场合不同,舞蹈的表现也随之调整,或表现欢乐,或表现严肃。舞蹈空间结构,多是圆形、开口圆、半圆形、同心圆,或集体、或二人自由组合一组,以反时针方向进行舞蹈,向圆心或向外扩散。舞蹈由领唱(舞)者开始,如中途变换乐曲,也由领唱(舞)者开始。他们在大狩猎祭时,举行连续七天的歌舞,歌舞时青年停在老年人旁边斟酒、点烟或站着听候差遣。 布农人在举行任何祭奠时,必有宗教性的歌舞仪式。其中最重要的歌舞就是《祈祷小米丰收歌》、《夸功宴》。后者舞蹈时,男子互相牵手围成圆圈,将右足拖至左足前后,向左或向中转动跳跃,女子则站在男子后面拍手跳跃唱和。每一个男子自报打猎的成绩,以夸耀自己。每报一句,众人跟着回应一句,在一唱一和中,表现狩猎英雄的豪迈气概。 雅美人传统舞蹈是头发舞,由妇女们手拉手自然地舞动身体,随着舞者发出声的节奏,弯下腰把长长的头发披落地,再猛然抬头朝后仰,此时千万发丝摇曳飞舞,扬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像神来的一笔泼墨,浑然天成。雅美人的勇士舞也很有特色,男性穿着传统的丁字裤,裸露上体,双手握拳上下抖动,时而咬紧下嘴唇,瞪大眼睛,整个脸形扭曲拉长,表现出强烈的张力和威严。 台东县兰屿乡雅美人的勇士舞 曹人的迎神舞,只限男性参加,舞者手牵手交叉在胸前,以简单的舞步,随着浑厚雄壮的歌声起舞,或前倾或向后仰,动作稳重,线条流畅。他们相信神灵会来享宴和观看歌舞,因此舞姿十分简洁庄严。 台湾少数民族舞蹈有着悠久的传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以下几个方面关系密切: 一是与生产劳动有关。每逢耕种或收获等喜庆日子,台湾少数民族都要通过舞蹈进行庆祝,或模仿狩猎姿态,或表现捕鱼情景。卑南人将妇女耕作锄草编成舞,并以敲打锄具为舞蹈伴奏;鲁凯人有表现男人猎功及英勇的庆功歌舞。 二是与祭祀仪式有关。如赛夏人的矮灵祭要三天通宵舞蹈。祭仪有迎灵、娱灵、送灵,老人吟诵领唱,其余人则围成圆形,以顺时针、反时针及螺旋队形交叉进行。卑南人则有猴祭、年祭及大猎祭,大家聚集在一起跳舞。雅美人的小米祭舞蹈为庆祝小米丰收而舞;阿美人的丰年祭歌舞从农历七月初到十月初一,先由成年男子跳“久比嗨”,第二天全体一起跳舞,最后一天由妇女跳“米比嗨”。 三是与日常生活有关。排湾人在头目结婚时,往往举行大场面的歌舞盛会。雅美人则有转蹲舞、头发舞、竹竿舞等。阿美人有欢迎舞、访问歌、饮酒歌、结婚歌、老人欢乐歌等舞蹈。卑南人有结构舞、绕村舞。 四是与传统民俗有关。如雅美人和赛夏人在中秋之夜联欢共舞为传统习俗。 台湾少数民族舞蹈有以下特点: 台湾少数民族乐舞手 第一,种类繁多。其内容有祭舞、酒舞、模拟舞等;其形式有拉手舞、甩发舞、口弦舞等。由于台湾少数民族各部落之间的差异,所以即使表现同样内容的舞蹈,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如同是表现庆丰收的小米祭舞蹈,同是雅美人,只有朗岛村是专属男人跳,其他五个村落则禁止男人跳。再如同是阿美人的丰年祭舞蹈,各村落跳法也不一样。如台东马兰村南阿美的丰年祭与宜湾村的丰年祭及北阿美奇美村的丰年祭,舞步迥异,歌唱亦不同,但多以圆圈队形,手牵手表示手心相连、团结与共的精神”。 ① 此外,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舞蹈,如:阿美人的丰年祭、结婚舞、祈雨舞,泰雅人的口簧慕情舞,赛夏人的矮灵祭,曹人的战祭,卑南人的年祭、大猎祭,排湾人的结婚舞、勇士舞、祈雨舞,鲁凯人的结婚舞,布农人的夸战功歌,雅美人的头发舞、勇士舞。 花莲县吉安乡阿美人传统歌舞 第二,以集体舞为多,也有几人舞和单人舞。台湾少数民族多为集体共舞。舞者交叉牵双手或自然牵手成单圆为普遍形式,有的族群(如鲁凯人)通常女性在圈内成半圆,男性在外围成半圆,由领唱人引领舞步重复变化队形;有时几个人为了酒兴吹着嘴琴跳舞;也有个人跳,主要由少女翩翩起舞,有时跳到支持不住而倒地,往往要由长者出面制止。也有的族群都是集体舞,如雅美人传统上没有单人舞,都是集体舞,其舞蹈动作为单线的反复动作,重点在于屈膝的动作上。 第三,以简要乐器伴奏。如泰雅人舞蹈常以单簧口琴、双簧口琴、四簧口琴伴奏,排湾人以直笛和鼻笛伴奏。舞者随着传送的旋律,或轻快、或激烈,逐渐进入高潮。 第四,动作繁简不一。如曹人舞蹈时双手只有牵手,没有动作,脚的动作仅为重心前后移动。布农人在表现战功的舞蹈中以叫喊配合,叫喊时双脚为一踏一并,两步踏并步,双手屈上前后往下甩,身体配合节奏左右摆动。雅美人舞蹈动作为单线的反复动作,重点在于足部屈膝。阿美人舞蹈基本动作为四步舞、二步踏并、踏踢及屈膝踏步走等。 第五,男女动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鲁凯人舞蹈虽都以四步为基本动作,但女性动作较为缓慢、端庄,身体四肢动作小,男性动作移动大,范围涉及上下左右的大动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