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徒

分类:【传统文化】

①官名。金文多作司土。西周始置,主管教化,治理民事。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改名司徒,主管教化,与太尉、司空并称三公。三国、晋、南北朝时设丞相,时改司徒,时二者并置。隋、唐仍为三公之一,位高而无职事。宋代承唐制,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参见“丞相”。②复姓。相传舜为尧司徒,子孙以官为氏。唐代有司徒映。

官名。西周始置。金文多作“司土”。掌管国家土地和人民。官司籍田、征发徒役。春秋时沿置。秦省司徒而置丞相。西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后世沿置。隋唐时三公参议国事,但仅为虚衔。宋代司徒为宰相等官的加官,政和二年(1112年)废。明、清时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官名。西周始置。金文多作司土。掌管十地及教化之事。春秋时沿置。晋国曾因僖侯名司徒,遂改司徒名称中军。《国语?周语》上: “司徒协旅。”。注称掌合师旅之众。西汉哀帝元寿二年 (前1) 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空、大司马并列三公,然其地位远不及汉初丞相重要。武帝以后大司马大将军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不过形式上的行政程序还要通过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主管教化,为三公之一。魏沿置,但三公为虚衔,不与朝政 隋唐时司徒等三公参议国事。宋、元沿置,用作对大官之加官,至明废。清代尊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2:54